-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兴与县国家公益林建设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兴与县国家公益林建设调查研究报告
摘 要:本文通过作者多年林业方向工作经验,针对兴和县地区国家公益林建设进行调查研究,以供各位同业参考。
关键词:国家公益林;建设;效益;研究
中图分类号:S7-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032039
1 基本情况
兴和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东南部,地处晋、冀、蒙3省交界处,是京津地区的主要“三源”区,生态区位非常重要。兴和县土地总面积351800hm2,南北?L109km,东西宽67km。辖5乡4镇,161个村民委员会,1034个自然村,76231户,总人口为31.03万。
兴和县林地总面积200300hm2,其中公益林面积196500hm2,占林地面积的98.1%,按权属分:国有公益林面积14409hm2,占公益林面积的7.3%;集体和个人公益林面积182091hm2,占公益林面积的92.7%。兴和县2006年列入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补偿的国家级公益林面积为38400hm2,2010年纳入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新增面积为58100hm2,截止现在,兴和县国家级生态公益林达到96500hm2,其中国有林场14500hm2,集体和个人82000hm2。
按地类划分,有林地33700hm2,疏林地450hm2,灌木林地62350hm2。按权属划分,国有14500hm2,集体和个人82000hm2。按林种划分,水土保持林11290hm2,防风固沙林41100hm2,水源涵养林42500hm2,护岸林420hm2,自然保护区林110hm2,其它1080hm2。
按生态区位划分,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96500hm2。
2 基础建设
兴和县共设置黄花梁、小井子、万亩林场营盘嘴、苏木山5个公益林管护站。在各个管护站、特别是路边明显的地方都设置了公益林标志牌,并标明了公益林的地点。2006―2008年对兴和县国家重点公益林覆盖率较低的地块进行了补植补造130hm2,涉及9个小班。对国有苏木山林场从2013年开始进行森林抚育,每年抚育660hm2,每年投资95万元,到目前为止已完成抚育2640hm2。
在公益林重点区域设置了围栏,其中2010年、2011年投资22.404万元,建围栏18670延长米,涉及城关、鄂尔栋14个小班;2012―2016年投资200万元,在赛乌素、大库联、五股泉、团结、城关、鄂尔栋、大同夭、张皋、店子9个乡镇356个小班建围栏1666667延长米。
兴和县共聘用国家级管护人员603人,其中,国有管护人员63人,集体个人管护人员540人。
3 效益分析
通过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项目的实施,全县的公益林得到有效的保护,并获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公益林范围内风蚀沙化、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控制,使生态环境逐步向良性循环发展,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保证。
3.1 生态效益
2006年以来,由于公益林补偿项目有效启动,使兴和县公益林建设突飞猛进,特别是近3a来,取得明显效益。目前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4%,林草覆盖度达到57%,水土流失风蚀沙化面积从2006年底153333hm2减少到2015年的80147hm2,其中40000hm2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控制。大环境得到初步治理,局部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沙尘暴日数从2005年平均20d减少到12d。从统计数据看,沙尘暴等灾害性气候年发生次数和天数逐年减少。由于生态明显改善,雨季基本是“小雨不下山,中雨不出沟,暴雨不成灾”。也正因植被的恢复,野生动物有了较好的栖息环境,种群和数量明显增加。
3.2 经济效益
几年来,兴和县实施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程,共涉及全县5乡4镇,161个村委会,40962户,122886人,户均直接受益314元,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因公益林内产生的饲草每年可达45亿斤以上,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饲草来源,牲畜总头数有所增多,不仅存栏数稳步增加,而且出栏率显著提高,畜种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过去本地土种牛羊变成了适合舍饲且个体价值高的奶牛、鲁西黄牛、寒羊等新畜种,形成了种养良性循环生态经济型农业体系。
3.3 社会效益
土地利用结构上发生了质的变化。劣质农业用地转变为林业用地,牧业用地转变为林草间作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治理模式解决了长远与近期的矛盾,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同时,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土地结构合理变化具有不可估价的社会效益。
公益林的区划使农村产业结构进行了合理调整。耕地减少,植被增加,既能使农民集中精力经营保留好的耕地,又发挥了劣质耕地的作用,资源优势得到充分转化和利用。
使农户从传统观念中解放出大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