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与诺尔煤田区域构造与含煤性研究.docVIP

呼与诺尔煤田区域构造与含煤性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呼与诺尔煤田区域构造与含煤性研究

呼与诺尔煤田区域构造与含煤性研究   一、位置   呼和诺尔含煤盆地位于海拉尔盆地群的南部,行政区划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左旗―鄂温克族自治旗。   本区位于辉河冲积平原及高平原区,地面高程650~750m,高差约100m,地势较为平坦,区内大面积沉积为第四系松散层,覆盖全区,地表植被发育,土壤肥沃,牧草丰美。   二、气象、水文   本区属寒温带干旱草原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雨季集中于七、八月份,温差变化大,光照较为充足;最高气温35.7℃,最低气温-41.7℃,年均气温-0.5℃。一般十月末结冰,次年五月中旬解冻,年均最大冻土深度3m,永冻层深度3-15m;年均降水量375.4mm,蒸发量1166.0mm;无霜期119天;春季多风,年均最大风速20.7m/s(风向偏西)。   辉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坡,由东南向西北经流本区,注入伊敏河,河床宽100~200米。根据辉河口水文站(69-70年)资料,最高水位5.0米,最低水位3.68米(假定基面),平均流量1.53米3/秒。十月末结冻,年四月底解冻。该河由东南向东北经勘查区中部流过,最终汇入伊敏河。区内湖泊较多,其中呼和诺尔湖为最大的淡水湖泊。   三、区域地层   本区古生代地层划属北疆-兴安地层大区(Ⅰ)、兴安地层区(Ⅰ2)、达来-兴隆地层分区(Ⅰ22)。中、新生代地层划属滨太平洋地层区,大兴安岭-燕山地层分区,博克图-二连浩特地层小区。   根据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呼和诺尔含煤盆地层系统由老至新依次为寒武系、泥盆系、石炭-二迭系、侏罗系、白垩系下统大磨拐河组(K1d)和伊敏组(K1y)、第三系(N)及第四系(Q4)。现将区域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寒武系(∈)。厚度不详,主要岩性为硅化大理岩,千玫岩,石英岩,变质砂岩,绿泥石片岩,二云母石英片岩等。   2、泥盆系(D)。厚度不详,主要岩性为蚀变酸性熔岩、绿帘石化安山玢岩,泥质板岩,玄武板岩,硅化凝灰岩等。   3、石炭-二迭系(C3-P1)。厚度不详,主要岩性为灰黑色泥质板岩,硅化板岩,变质砂岩、砾岩,蚀变安山岩等。   4、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J3b):主要岩性由一套中基性火山熔岩组成,主要是灰黑色玄武岩、气孔杏仁状玄武岩、安山玄武岩、紫色安山岩夹中性凝灰岩、熔灰岩、砂岩夹凝灰砂岩及煤层等组成。与下伏古生界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5、白垩系(K)。大磨拐河组(K1d):厚度550m,主要岩性上部为灰-深灰色的巨厚泥岩、粉砂岩,夹中细砂岩薄层;中部为泥岩、粉砂岩、砂岩及砾岩,含多个煤层,下部主要为灰白、灰黄、灰紫、灰绿色砾岩、砂砾岩及深灰色粉砂岩、泥岩,夹薄煤线。上部巨厚层泥岩是划分伊敏组的重要标志,与下伏侏罗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6、上第三系(N)。主要为灰白色、红色、棕红色、黄褐色泥岩为主,夹粉砂质泥岩,含厚层膨润土矿,胶结疏松。与下伏白垩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7、第四系(Q4)。主要为砾石、砂、砂质粘土,风成沙及腐植土等现代沉积,厚度10-121.85m。与下伏第三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四、区域构造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属兴安岭地槽褶皱系、牙克石中华力西地槽褶皱带、海拉尔盆地群红花尔基凹陷带西部与垮布亥隆起带相邻的呼和诺尔盆地。呼和诺尔盆地是海拉尔盆地群中的次级盆地之一,是由锡林贝尔断裂和阿吉洪德断裂控制的北东断坳陷盆地。区域性的北东向断裂控制了盆地的形态与规模,北西向断裂也较发育,是造成构造轴向的改变及控制各构造线延伸的主要原因。   五、岩浆岩   区域岩浆岩主要为华力西晚期花岗岩(γ43)、燕山期花岗岩。华力西晚期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巴彦山,其次英根庙附近一带零星出露。岩性为浅肉红色斑状花岗岩、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等,岩体边缘相变为细粒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燕山期花岗岩仅于巴彦山,岩性为肉红色细粒花岗岩及肉红色花岗斑岩等。区域内煤层形成之后,无岩浆岩侵入,故对煤层无影响。   六、含 煤 性   本次普查工作的钻孔揭露含煤地层为白垩系伊敏组、大磨拐河组含煤地层,从钻探揭露情况来看,含煤地层发育有18组煤层,其中伊敏组自上而下发育有1煤组、2煤组、3煤组、4煤组、5煤组、6煤组、7煤组、8煤组、9煤组、10煤组、11煤组、12煤组,大磨拐河组自上而下发育有13、14、15、16、17、18煤组。   1、伊敏组。   1煤组有1-1、1-2、1-3、1-4、1-5煤层,分布在倾向32线~68线之间,1-1、1-4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1-3煤层仅有3个可采点,以1-4煤层最厚,煤层以薄―中厚煤层为主。2煤组只有2号煤层,分布在东区,为局部可采煤层。3煤组、5煤组、6煤组、9煤组没有可采煤层,且分布面积较小。4煤组有4-1、4-2、4-3、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