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部棘波患者临床与脑电图特点分析.docVIP

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部棘波患者临床与脑电图特点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部棘波患者临床与脑电图特点分析

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部棘波患者临床与脑电图特点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部棘波(BECTS)患者临床和脑电图(EEG)的特点。方法 收集2006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癫痫中心确诊的BECTS患者临床与脑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果 104例BECTS患者临床表现特点,仅有局灶性发作42例(40.4%),继发全身性发作62例(59.6%);仅有睡眠中发作92例(88.5%),清醒睡眠中均有发作12例(11.5%)。脑电图表现特点为:一侧放电60例,占57.8%,其中左侧50例、右侧10例,57.8%;双侧放电共44例(42.2%);清醒时可见到放电者52例(50.0%),睡眠中出现放电104例(100.0%)。?论 准确认识BECTS患者临床和脑电图特点,对正确诊断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治疗及判断预后。    关键词:儿童良性癫痫;睡眠;脑电图    中图分类号:R742.1 R25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349(2012)01-0057-02       伴中央-颞部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centro temporal spikes,BECTS)是儿童期最为常见的部分性癫痫综合征,占该年龄段癫痫患儿的15%~25%[1]。国内外对其临床表现和脑电图特点多有报道。现将我院104例确诊为BECTS的临床与脑电图(eledtro encephalo gram,EE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6年10月―2010年10月符合BECTS诊断标准的患者104例,其中女56例,男48例;发病年龄4岁~15岁(7岁±2岁);104例患儿无明确家族遗传史、出生史、脑炎史、外伤史,仅6例有高热惊厥史。智能发育均正常。   1.2 方法 脑电图描记采用日本光电视频脑电图仪,按国际10~20系统安放电极,检查包括清醒及睡眠记录,包括2个单极导联(耳极和平均)和3个双极导联(纵联、横联、环联)。睡眠诱发使用10%水合氯醛(0.03 g/kg~0.04 g/kg),常规行睁闭眼、过度换气、闪光刺激等诱发试验,记录时间为60 min。并行头颅MRI及海马像、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   2 ? 果   2.1 发作情况   2.1.1 发作类型 仅有局灶性发作42例(40.0%),其中表现为一侧面部抽搐、流涎等症状者有38例,合并有一过性言语障碍4例;局灶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者62例(59.6%)。   2.1.2 发作时间 在睡眠刚入睡或快清醒时发作92例(88.5%),12例(11.5%)以睡眠中发作为主,清醒时亦有发作。   2.2 脑电图 背景波均正常,癫痫样放电表现为尖波、尖慢波、棘波、棘慢波,多以棘慢波为主;仅清醒时出现放电共52例(50.0%),阳性率为50%,睡眠中104例(100.0%)出现放电。    放电部位, 左侧中央、颞部放电50例(48.07%),右侧中央、颞部放电10例(9.62%),双侧均有放电44例(42.31%),其中部分患者放电时左时右,呈非同步性。   2.3 辅助检查 头颅MRI检查1例异常,其他未见异常。   3 讨 论    本病好发于3岁~13岁,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的一种良性部分性癫痫综合征。本组患者起病年龄为4岁~15岁,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BECTS预后良好,多于16岁前痊愈[2]。本组患儿未发现有超过该年龄仍有发作者,说明该病与年龄相关性的特征。    脑电图特点,本组患者左侧中央、颞部放电50例,右侧中央、颞部放电10例(9.62%),双侧均有放电44例(42.31%),其中12例(11.00%)放电左右呈同步性。与文献报道双侧同步棘慢波爆发的比例为7%~20%相符合[1]。本组发作间歇期睡眠脑电图阳性率明显高于清醒脑电图,符合BECTS异常放电在睡眠期明显多于清醒期的特点[3,4],放电频率ⅡⅠⅢⅣREM期[5],因此对怀疑本病者, 应常规行睡眠脑电图检查,以提高脑电图的诊断阳性率。本组部分患儿不同次脑电图记录中,放电部位可有明显改变,时左时右,少数患儿放电部位逐渐前移,变为额区为主的放电。与文献报道相符[6,7]。    本病的治疗方面,各家意见不同,Loiseau[8]认为近半数患儿需要药物治疗。本组患儿均采用药物治疗,所有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传统药物,以及新型抗癫痫药如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托吡酯等均有效,由于传统药物对认知功能影响较大,副反应相对较多,目前多采用疗效相当,副反应少,尤其对患儿记忆力、学习能力无影响,甚至有助于认知功能恢复的新型抗癫痫药物。由于临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