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知识点总结.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知识点总结.doc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2)测容器--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3)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4)加热器皿--酒精灯。 (5)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6.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第二单元:空气 1.组成: N2占78%、O2占21%、稀有气体占0.94%、CO2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空气中氧气的测定 原理:压强差 (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氧气的性质和制备 (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a.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b.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查—装—定—点—收—离—熄。 c.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4.常见气体的用途: (1)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2)氮气: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3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5.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2)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3)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1.分子 (1)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化学变化中可分。 (2)三个基本性质(一小二动三间隔) 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2.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2)三个基本性质(一小二动三间隔)。 (3)构成: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离子 (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表示方法及意义 如Fe3+: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4.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5.化合价和化学式 (1)化合价 a.写法及意义 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b.几种数字的含义 Fe2+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3Fe2+:3个亚铁离子。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 (2)化学式 ①写法: a.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 b.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②意义 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化学式Fe的意义:3点。 ③计算: a.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b.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c.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1.水 (1)水的组成 测定方法和原理(电解水) 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