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第三章-岩溶工程地质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1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4第三章-岩溶工程地质研究.ppt

6 土体强度效应 土体吸水饱和后,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土拱抗塌力减小,产生塌陷。 7 其他效应 振动效应 荷载效应 酸液效应 * 陆家街降水潜蚀-重力致塌形成过程模式略图 h1孔隙水位 h2岩溶水位 h3混合水位 产生塌陷主要与以下条件有关: 1、覆盖层厚度:覆盖层薄,易于塌陷且形成时间短; 覆盖层厚,不易塌陷或形成时间相对较长。90%塌陷出现在覆盖层厚度10m,厚度30m者很少产生塌陷。 2、水的作用:常常因为地下水位下降或降雨期间产生,常出现于降落漏斗中心,土体含水量达60%以上的状态。 3、土质条件:砂性土比粘性土易于塌陷,结构愈散软愈易塌陷且速度愈快。 4、覆盖层下伏有较大的溶蚀空洞是形成塌陷的有利条件。 * 三、塌陷地基稳定性评价 场地可否产生塌陷,在查明岩溶发育分布特征、覆盖层厚度及荷载作用等条件后,进行稳定性评价。 物探 一般可根据如下情况作出定性评价: 1、在地基受压层范围内,当下部基岩面起伏较大,而上部又有一定厚度软土层时,应考虑地基的不均匀沉陷问题。 2、基础砌置于基岩上,且附近存在溶空体时,应考虑地基沿倾向邻空面滑动的可能性。 3、基础底板以下土层厚度大于地基压缩层计算深度,同时又不具备水动力变化条件时,可以不考虑地基稳定性问题。反之,应视具体情况对覆盖层以下洞体特性作出评价。 4、在地基受压层内,当洞体尺寸大于基础尺寸,顶板厚度小于洞跨,岩性破碎时,应考虑为不稳定溶洞。 5、对于三层及三层以下的一般性建筑物,无特重荷载等特征要求时,可不考虑溶洞对地基稳定性影响。 (1)覆盖型岩溶区 结合岩溶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应作出定量计算评价。目前为止,评价的理论方法尚不成熟,原则上可以分如下二种情况考虑: * * (1)覆盖型岩溶区 计算模式如右图 极限状态时:Hk=h+Z+D 式中:Hk —极限状态时上覆土层的厚度 h—土洞塌陷至天然平衡拱的高度 D—基础砌置深度 Z—基础底板以下建筑荷载的有效 影响深度 当H Hk时,地基是稳定的 当H Hk时,地基是不稳定的,是建筑荷载和土洞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H h时,仅土洞的发展就可导致地表塌陷 h的高度按普氏理论确定: b为洞顶宽度之半; f为土的坚固性系数 粘性土: 无粘性土: ( 为压应力,C、 为土体强度) * (2)裸露型岩溶区: * * (2)裸露型岩溶区: 如图模型,假设基础以下存在溶洞。简单地按顶板塌陷堵塞法估算评价地基塌陷稳定性对建筑物的影响。 假设洞体体积为V0 ,产生塌陷部分的体积为V1 。 V1的计算根据地质条件评估可能产生塌落的形状。一般有, 柱体: 棱锥体: (F为塌落体底面积) * 假设塌陷发生后,塌落部分完全填塞所有空间, 便有: (K为膨胀系数,一般可取1.2) 粗略估算时假设: 便有, 塌落锥体: 塌落柱体: 判断:当基础底板距洞顶顶板距离h15h0 (或5h0 )时,认为存在塌落对基础的影响。 三、岩溶地基的处理措施 当岩溶地基不能满足要求时,必须进行处理。根据实际情况可考虑选择如下措施: (1)挖填:浅埋洞体,可挖除软弱充填物,回填强度高的土石体。 (2)跨盖:当基础下有小溶洞时,可以采用梁板跨越或柱?支架的办法保证基础稳定性。 (3)灌浆加固:对于洞体埋深较大时,可采用钻孔灌浆的办法堵填洞穴。 (4)对于覆盖层堆可采用夯实等处理办法。 此外,可以改变基础形式。如桩基础,或采取绕避等措施。 * 避开 * (2)治理: 挖填; 垮越; 灌注加固; 压浆、旋喷桩; 桩基; 当堆积物不易清除或不被冲失流走时,可根据建筑物需要作支承桩或摩擦桩 * 强夯 合理疏导水气 多种方法综合利用 * 陆家街地区岩溶地面塌陷预测分区图 1.相对稳定区;2.潜在塌陷区;3.塌陷危险区;4.区;5.亚区;6.塌陷坑 * 岩溶区水库渗漏的条件有哪些? 岩溶地基稳定性如何评价? 思考题 (2)碳酸盐岩夹非可溶性岩层 由于非可溶岩的存在影响地下水运动,岩溶发育没有充分,不一定具备上述四个分带特点。但也常有岩溶现象发育,其程度因不可溶岩夹层的厚度和夹层多少而不同。 (3)非可溶性岩层与碳酸盐岩互层 在同一时期,岩溶呈多层发育 一般岩溶作用较弱,往往因非可溶岩隔水作用,形成局部地下水系统,从而可能形成多层岩溶现象 。 (4)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