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校园设计和建筑变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大学校园设计和建筑变迁

北京大学校园设计和建筑变迁   未名湖燕园建筑于2Q01年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952年北京大学从沙滩红楼迁入燕京大学校园,物是人非,但“燕园”的名称却沿用了下来,甚至成为这所学校的代名词。燕园的建造与设计,历史与变迁和两任声名显赫的主人一样充满了传奇色彩,见证着中国百年来的沧桑巨变。   “世界上最美丽的校园”   校园所坐落的海淀一带,是清朝皇家园林“三山五园”的所在地。从康熙年问营建畅春园开始,这里成为清朝历代皇族贵胄们建造园林的首选之地。直到清末圆明园、颐和园诸园毁于战火,这一带也随着清王朝的没落而成为废园。   《在华五十年》里。司徒雷登回忆了为燕京大学选择新址建造校园的经历:他们“或靠步行,或骑毛驴,或骑自行车”转遍了北京思郊,最终从军阀陈树藩手上买下了这片废园,并在校园设计上做出了伟大的决定:   “我们从一开始就决定按中国的建筑形式来建造校台,室外设计优美的飞檐和华丽的彩色图案。主体结构则完全是钢筋混凝土,并配以现代化的照明、取暖和管道设施。这样,校合本身就象征着我们办学的目的,也就是要保存中国最优秀的文化遗产。后来,凡是来访者无不称赞燕京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校园。”   这个决定的结果是建造了“世界上最美丽的校园”,而其意义却远不止于此。   在为建设项目筹集资金时,司徒雷登校长在回答“国外的教会学校为什么要在中国办学”的问题时指出:“任何文明不仅是属于一个民族的,它同时也是全人类的,如果能够加强双方的交流,将有助于彼此间的理解,我们的目的就是同中国传统文化相合作,建立起一种新文化。”这样的办学信念与设计师亨利?墨菲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共同缔造了这座中西结合的不朽杰作。1921年至1926年,亨利?墨菲正式接受校长司徒雷登的聘请,承担设计工作。从1914年来到中国,墨菲已规划设计了雅礼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几所学校。他的巨大成就来自于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理解,更来自于他试图融汇中西建筑精神的追求。   1920年第一张设计图纸完工,西方建筑思想在墨菲的心里根深蒂固,规整的环湖道路便体现了西方园林追求规整和次序的理念。由于第一次的设计要求把整个土岗、湖区整平,对于捉襟见肘的办学资金来说如此恢宏的工程无疑是十分困难的。   1921年墨菲做出了第二套方案,这次充分重视了自然环境,这套方案奠定了现在燕园的基本格局,在此基础上略加修正之后,燕大的新校区正式动工兴建。在一张并没有完全实现的设计图中,黄色部分是1926年迁入时已建成的建筑,直到1952年北京大学迁入,又继续着亨利?墨菲的理想建造这所园子。在未名湖的南岸最初设计了教堂,最终未能建成。南北轴线的交汇点处,即今天未名湖石碑所在地,原本设计了一处大殿作为学生中心,联系南北男女校区,最终也未能如愿。   墨菲对燕大的设计代表了20世纪初期一批西方建筑师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看法:他们逐渐意识到这个中国古典建筑与园林所蕴藏的强大生命力。与其他建筑师不同的是,墨菲超越了以西方建筑为主体,在细节上模拟中国传统建筑样式或者简单地加个大屋顶的做法,彻底地把建筑的主体让位给了中国建筑。   他指出:“的确,屋顶是整个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但是中国建筑的特色是贯穿整个建筑的,它的开窗、实体与虚体的关系,整体表现与细部处理等等,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我们想在现代建筑上获得这些精彩的中国建筑特征,是一点也不可能的,除非我们能在模仿屋顶之外再做点什么。”   从燕京大学中轴线的设计,到庭院式的建筑布局,到古典园林式的校园构造,超越“大屋顶”的对中国古典建筑的模拟体现在整个燕京大学校园的设计之中,体现着墨菲对中国建筑精髓的理解。在1914年参观故宫时,墨菲被建筑雄浑的气魄和华丽的装饰所倾倒,他认为故宫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建筑群,并将对故宫的崇敬带到对校园的设计中来。   首先,故宫中轴线给了燕园设计以启发,而玉泉山塔的存在则促使墨菲做出了东西中轴线的创造:“那就是我想找的端点,我们校园主轴线应该指向玉泉山上的耶座塔。”校园主轴线由此贯穿博雅塔、未名湖、办公楼、西校门,直指玉泉山塔。除了东西主轴线外,还有一条南北主轴线用以贯穿男生、女生宿舍区,穿过燕南同、第一体育馆、静园。未名湖与湖岸丘陵则位于两条轴线相交之处,呈现“十字”的南北、东西轴线或许蕴含着教会学校的宗教意义,但设计更显而易见的是对中国园林与建筑的效仿。此外,从今天西侧门进入,沿路绕过一湾湖水,穿过南北阁、俄文楼一线,是当时为女生校区设计的东西次轴线。这一东西次轴线由湖泊的加入而曲折,充分蕴含了中国古典园林之韵味。   进入校门后,由校友桥、华表、石麒麟所确定的中轴线直通宏伟的办公楼,恢弘的屋顶样式、高大的台基则体现了亨利-墨菲对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的仿效。除办公楼外,其他建筑对台基的处理并不突出。台基只是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