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兰家沟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保护方案.docVIP

关于兰家沟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保护方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兰家沟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保护方案

关于兰家沟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保护方案   摘 要: 文中简要阐述了兰家沟矿区矿山地质环境背景、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详细分析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和保护措施以及治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 矿山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地质灾害 治理 保护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blue background Formation mine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mining history and statu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hazards,and the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measures of governance and governance programs and the importanceand urgency.    Key words: Mine,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geological disasters, management, protection.      1 兰家沟矿区概况    兰家沟矿区位于葫芦岛市区西北方向37 km,行政隶属于连山区钢屯镇。    矿区面积约13km2,属于松岭山脉的大虹螺山山系,所处地貌单元为低山丘陵区。矿区南北走向为一条沟谷,宽约200 m~500m,两侧为低山,形成两山夹一沟。沟谷及两侧的坡地多为耕地,山地多为林地。    矿区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9.98℃,年平均降水量637.6mm,无霜期145天~175天,最大冻土深度1.2m。    矿区属女儿河流域,女儿河是葫芦岛市第二大河流,全长98.61km。女儿河中游有一座大型水库―乌金塘水库,设计蓄水能力为31700万m3,曾是葫芦岛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矿区位于女儿河上游偏下40km、乌金塘水库上游15km处,矿区内有一条季节性河流―甲河,全长13km,河流纵穿矿区后汇入女儿河。    矿区于1977年―1984年间进行勘探,共探明矿体206条,探明钼矿石量1.66亿吨,钼金属量21.68万吨,是一座大型的钼矿床。    矿区自1980年开始,主要由原杨家杖子矿务局和镇办企业开采,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受“肥水快流”思潮的影响、杨家杖子矿务局倒闭和国际钼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先后出现了乱采滥挖、违法承包、非法转包、越界开采等混乱局面,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引发了诸多地质环境问题。    2004年年底,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集中力量实施了杨钢地区矿业综合整治工作,依法收回矿区内所有坑口,将原来的35家采矿企业整合为七个采矿子公司,生产经营统一由新组建的葫芦岛连山钼业公司以市场经济手段来运作管理。矿区整合后,采矿秩序恢复了正常,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历史遗留下的诸多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仍很突出且亟待解决。      2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分析   2.1 地面塌陷    兰家沟矿区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地面塌陷不断,目前矿区范围内已有塌陷坑近20处,破坏土地面积约12hm2。塌陷坑规模大小不等,最大50×500m,深度15m。造成1人死亡,多处厂房、民房受损,不能使用或居住。   2.2 地裂缝    目前矿区内发育着7条较大的地裂缝,长130m至350m,裂缝宽度0.1m至1.2m,可视深度8m至20m,垂直位移0.7m至1.7m。其中两条地裂缝分别处于居民区内,造成20余户房屋裂缝,不能居住。   2.3 地面沉陷    自矿区采矿以来,先后发生四个区域地面沉陷, 沉陷区总面积约2.5km2,其中冒落带面积0.63 Km2。沉陷区严重地段,地表塌陷坑遍布,地形地貌景观、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其中有两个沉陷区位于居民区内,造成多数房屋裂缝,受灾户数450户,受灾人口1860余人。   2.4 崩塌    兰家沟村东侧发育着一处崩塌地质灾害点,崩塌体长约100m,宽约40m,垂直位移量0.1~0.9m。是由于岩体下大面积采空,岩石应力失去平衡而引起的。如果岩体继续沉陷有可能产崩塌,严重威胁其下面的居民和过往人畜。   2.5 滑塌    矿区范围内存有多处毛石堆,由采矿废石依沟谷或山坡自然堆放而成,坡度在45°左右,高度3~10米,在外力或雨水的作用下极易发生滑塌可能。   2.6 泥石流    泥石流隐患主要来自于矿区及周边的尾矿库,目前矿区及周边35km2范围内有大大小小尾矿库45座,其中三类库两座,四类库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