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产褥期精神病56例临床分析和防治
产褥期精神病56例临床分析和防治
【摘要】 目的 探讨产褥期精神病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预后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2~2006年收治住院产褥期精神病患者56例,进行临床分析、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对症治疗。达临床痊愈和显著进步者48例,进步8例。结论 本病发生于育龄期妇女,常与内向性格、家族史以及病前负性生活事件有关,临床症状多样化,选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对症治疗。一般疗效佳,疗程短。预防产褥期精神病的发生,应引起社会及医务工作者的关注。
【关键词】产褥期精神病;临床分析;预后
产褥期精神病又名产后精神障碍[1],系指孕妇在产褥期因各种精神因素而产生各种精神障碍,一般在产后数日或数周内出现的精神症状。病程较短,预后良好。将我院1992~2006年收治住院的产褥期精神障碍56例,对其发病因素、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产褥期精神障碍患者,初产妇20例,经产妇36例,年龄20~35岁,平均25.6岁,文化水平:大专文化以上者2例,高中及中专19例,初中33例,小学以下2例;职业:农民29例,工人20例,干部4例,其他3例;病前性格:内向型38例,外向型12例,中间型6例。接生地点:县市级医院38例,乡镇卫生院16例,农村卫生室及家庭2例。产次:初产20例,第二产24例,第三产12例。分娩情况:顺产31例,剖腹产16例,使用产钳4例,会阴切开3例,产后大出血2例。家族史:患者有阳性精神病家族史者12例。
1.2 发病因素
1.2.1 生物学因素 产后重要的内分泌变化是其发生的生物学基础,产后雌激素及孕激素迅速下降,于产后1周达到非孕期水平。性腺内分泌改变:产后胎盘和脑垂体急剧退缩, 绒毛膜激素迅速减少引起孕酮等分泌障碍及其比例失调。如,产后皮质醇、雌激素和孕酮含量的迅速下降,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下降,甲状腺机能减退等,在此基础上容易产生各种精神疾病。
1.2.2 社会心理因素 婆媳不和12例,对婴儿性别不满意10例,经济困难5例,婴儿死亡2例。担心小孩无人照料,婴儿健康状况差2例,丈夫不关心1例。有不良处世表现,情绪控制能力差,对分娩的心理准备不足及分娩知识掌握差。婴儿异常,婴儿性别非所愿等均造成心理压力。分娩本身是一种典型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分娩会削弱产妇对负性生活事件的抵御能力。缺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特别是来自丈夫和长辈的帮助,是产褥期精神病的危险因素。
1.2.3 传统习惯 我国的传统习惯“坐月子”,即分娩后在家中休养1个月,这1个月内不允许看书、看报、看电视,不允许出门,甚至不允许下床,这样减少了产妇与人交流的机会。
2 临床症状
产褥期精神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症状复杂,不易区分疾病类型。本组患者按临床表现分类如下:
2.1 抑郁状态 共21例(37.5%)其特点是发病早,多在产后第4天至2周起病,发病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苦闷、伤感、焦虑,对婴儿健康过分担忧,担心孩子长大后是否会成为傻子,睡眠障碍,不愿与外界接触。病情加重时可出现抑郁、自卑、自责、自罪,怕伤害婴儿,转而杀害婴
儿后自杀。
2.2 精神分裂症状态 共12例,21.43%。起病多在产后2~3周,临床症状有自语、自笑,存在片断的关系妄想、嫉妒妄想、大喊大叫、行为孤僻、伤人损物、情感平淡、意志活动减退等。
2.3 癔症样发作 共9例,16.07%。痉挛发作、情感爆发、朦胧状态、躯体多处不适感。
2.4 躁狂状态 共7例,12.5%。产后1~2周发病,表现睡眠减少、不感疲乏,兴奋话多,易激惹,情感高涨,昼夜忙碌不停,精力充沛,注意力增强,自我评价过高。
2.5 感染性精神病 共5例,8.64%。临床症状有高热、意识清晰度下降、定向障碍、错觉、焦虑、紧张、自言自语、行为紊乱、高热时体温可达39℃~40℃,化验血常规:WBC:(1.5~2.0)×109/L。N:0.75~0.85。L:0.4~0.6。
2.6 脑器质性综合征 2例,3.57%。表现混乱、注意涣散、注意缺陷、甚至谵妄状态。犹豫不决,定向不良,心境多变,兴奋不安,失眠。
3 治疗及疗效
3.1 药物治疗
3.1.1 抑郁状态 阿米替林75~150 mg、氟西汀20 mg、帕罗西汀20 mg。
3.1.2 精神分裂症状态 氯丙嗪150-350 mg、氯氮平100~350 mg、喹硫平100~300 mg、氟哌啶醇10~20 mg。
3.1.3 躁狂状态 氯丙嗪150~350 mg、氯氮平10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