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啤酒酿造
本章提要;啤酒的定义(GB):;啤酒的原料是大麦。大麦产量在谷物中排名第四,大麦不是人类的主要粮食,酿酒后的麦糟中蛋白质含量得到相对浓缩,故适宜于做饲料。因此大麦用作啤酒酿造是最好的利用途径了。
啤酒是酒精含量最低的饮料酒,而且营养丰富,人们适量饮用时,酒精对人体的毒害相对又小,故素有“液体面包”之称,在第九次世界营养食品会议上被确定为营养食品之一。
啤酒深受人们喜爱,已成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酒种。;Beer,bier,biere→啤酒
6000年前,古巴比伦;9000年前,亚述
中国近代啤酒是从欧洲传入的,最早的是1900年俄国技师在哈尔滨建立的啤酒作坊(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
第一家现代化啤酒厂是1903年在青岛由德国酿造师建立的英德啤酒厂。
1915年在北京由中国人出资建立的双合盛啤酒厂。
从1903年到1949年的40多年中,中国只建立了不到10个工厂,年产啤酒近1万吨。
现在,发展迅速,年产3000万吨以上,增幅10%左右。;第一节 啤酒种类、成分和质量标准;2.淡色、浓色和黑色啤酒;3.鲜啤酒和熟啤酒 ;4. 低浓度、中浓度和高浓度啤酒 ;5.新品种啤酒; 浓、黑色啤酒的感官指标;;?
项 目;第二节 啤酒酿造原料;大麦质量要求:;;1 大麦籽粒的构造;2 大麦的化学成分;;(2)半纤维素和麦胶物质;麦胶物质;麦胶物质(barley gum );(3)蛋白质;(4)多酚类物质;多酚单体在氧、金属离子、H+存在下可聚合氧化成二聚体或三聚体乃至大分子物质。
聚合多酚更易与蛋白质结合产生沉淀,人们希望此种反应发生于成品啤酒形成之前,而不出现于成品啤酒之中。
;3 大麦的贮藏;二、辅助原料;2、啤酒辅料的特性;三、 啤酒花及其制品;1、酒花栽培条件;2、酒花的主要化学成分; 酒花树脂:酒花中最重要的成分,提供啤酒愉快的苦味,主要是α-酸,β-酸及其一系列氧化、聚合产物,过去统称为“软树脂”。它是啤酒苦味的主要来源。它包括α-酸、β-酸等成分,
酒花精油:是酒花腺体含的另一重要成分,经蒸馏后成黄绿色油状物,是啤酒重要的香气来源,特别是它容易挥发,是啤酒开瓶闻香的主要成分。
多酚物质:约占酒花总量的4-8%
⑴在麦汁煮沸时和蛋白质???成热凝固物
⑵在麦汁冷却时形成冷凝固物
⑶在后酵和贮酒直至灌瓶以后,缓慢和蛋白质结合,形成气雾浊及永久浑浊物
⑷在麦汁和啤酒中形成色泽物质和适当的涩味。;我国优级酒花的主要标准 ;3、酒花的品种;4、酒花的贮藏;5、酒花制品 ;酒花粉:我国啤酒厂目前均把商品压榨酒花,在使用前用锤式粉碎机成颗粒1mm以下的酒花粉。
颗粒酒花:颗粒酒花是把酒花粉压制成直径为2~8mm,长约15mm的短棒状,增加其密度,减少其体积,同时也降低了它的比表面积,在充惰性气体下保藏,酒花更不易氧化。颗粒酒花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酒花形式。
酒花浸膏:应用有机溶剂或CO2萃取酒花的有效物质,制成浓缩2~10倍有效物质的浸膏,在煮沸或发酵贮酒中使用。世界酒花产量的25%-30%加工成浸膏。
尚有各种类型酒花油、酒花精油等,用于调整啤酒的香味。;?四、啤酒酿造用水;1.水源; 2 水中无机离子对啤酒酿造的影响;7.?SO42-:过多会引起啤酒的干苦和不愉快味道,
使啤酒的挥发性硫化物的含量增加
8.Cl-:对啤酒的澄清和胶体稳定性有重要作用,能
赋予啤酒丰满的酒体,爽口、柔和的风味
9.NO2-、NO3-:NO2-是公认的强烈致癌物质,也
是酵母的强烈毒素,会改变酵母的遗传和发酵
性状,甚至抑制发酵
10. F-:含量太高会引起牙色斑病和不愉快的气味
11. SiO32-、SiO2:高含量的硅酸是酿造水的有害
物质
12.余氯:是强烈氧化剂,会破坏酶的活性,抑制
酵母活力,并和麦芽中酚类结合,形成强烈的
氯酚臭。啤酒酿造水中应绝对避免有余氯的存
在。 ;第三节、麦芽制备;制麦全过程大体可分为原料清选分级、浸麦、发芽、干燥、除根等过程。
制麦是啤酒生产的开始,麦芽制备工艺决定了啤酒的类型。麦芽质量将直接影响酿造工艺和成品啤酒的质量。
制麦目的:使大麦发芽,产生多种水解酶类,以便通过后续糖化工序,使大分子淀粉和蛋白质得以分解、溶解。而制麦中将绿麦芽烘干将产生必要的色、香和风味成分。 ; 1 大麦的发芽; 大麦和麦芽中的酶类;发芽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半纤维素和麦胶物质变化:实质是细胞壁的分解
胚乳的溶解:麦芽的溶解是从胚乳附近开始的,沿上皮层逐渐向麦粒尖端发展,靠基部一端比麦粒尖端溶解较早,较完全,酶活性相对较高。
酸度的变化:发芽过程中酸度主要表现为酸度提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