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论曾国藩文化思想的渊源
简论曾国藩文化思想的渊源
2011年第4期
(总第128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
JOURNALOFMUDANJIANGCOLLEGEOFEDUCATION
No.4.2011
SerialNo.128
简论曾国藩文化思想的渊源
孙涛姚志平
(南通大学法政与管理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摘要]曾国藩的文化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晚清颓废不振的政局成为曾国藩文化思想产生的政治
背景,独特的曾氏家风对曾国藩文化思想的萌芽成型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湖湘文化与
同时代的理学复兴成为曾国藩文化思想最终形成的理论背景.
[关键词]曾国藩;文化思想;湖湘文化
[中图分类号]Gl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23(2011)04—0001—03
任何一个人的文化思想都有其形成的原因和背景,都
不是某个人的突发奇想和天才创造,它受到这个人的家庭
氛围,教育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所处社会的政治,经
济,文化,思想等状况以及前人和同辈的思想都有着不可分
割的联系.曾国藩的文化思想包罗万象,内涵深厚,这与他
所生活的特殊的历史时期及其独特的家庭环境有着莫大的
关系,他的文化思想也是晚清独特的社会政治,文化状况和
那个时期社会主流文化与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
代文化相融合的集中,真实的反映.曾氏家族半耕半读,勤
俭持家的家风和晚清政治日益昏暗,清王朝由康乾盛世
转而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现实,是曾国藩
文化思想形成的社会时代背景;对前人思想的批判继承和
发展及对同僚思想的吸收和借鉴是其文化思想的理论渊
源.本文试图从政治,家庭,理论三个层面来探析曾国藩文
化思想的来源.
一
,晚清时局由盛转衰的政治背景
一
个人的文化思想都是所处时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反
映,同时也是所处时代的独特产物.而要正确深入地理解
把握一个人的文化思想的全部,并能取其精粹为我所用,就
一
定要把这个人及其文化思想放到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当
中去考察,探求其具体的历史成因及背景.离开这个特定
环境,就可能南辕北辙,劳而无功.对于曾国藩文化思想的
探究同样也不能忽略当时的社会现实.
中国封建社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朝代更替,在明朝
末期其实就已进入晚期阶段.大清立国后,满族的新兴贵
族没有明朝统治者那样的腐败积习,乍人中原统领异族,便
励精图治,使封建王朝从岌岌可危处重现辉煌,并出现了始
于康熙,止于乾隆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也是时间最长的
一
个治世——康乾盛世.值此盛世,大清国力空前,不输
唐宗汉武.但自乾隆中期以后,奢侈之风一日盛一Et,贪腐
大案一宗接一宗.因有康乾盛世的经年累积,繁华不可
能一日褪尽,危机四伏,暗潮涌动,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掩
盖在太平盛世的外衣下,不为警觉,蓄势爆发.而嘉庆元年
的白莲教起义,标志着康乾盛世的终结,并就此揭开了大
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序幕.
曾国藩生于18l1年,卒于1872年,历经嘉庆,道光,
咸丰,同治四朝.适逢其时,曾国藩生存年代正值大清王
朝风雨飘摇的多事之秋.政治上,由于从乾隆末年开始
人口急剧增加,在一百年的时间里,人口由一亿四千多万
增加到四亿一千三百多万,远超过土地的增长,导致人
均占有耕地的数量迅速减少,再加上土地兼并严重,社会
财富被集中到少数贵族,官僚,地主,富商的手中.[1吏
治上,由于大清统治阶级对于汉人的一贯警惕与排斥,乾
嘉时期,满人官员仍占极大比重.而此时由于人关日久,
满族官员骄奢之气日盛一日,因私废公,欺民霸田,结党
营私,除富贵而外不知国计民生为何事,除私党而外不
知人材为何物¨2].吏治腐败,民力凋敝,贪腐丛生,民怨
沸腾,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满族士绅与汉族贫农,上层
社会与底层民众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阶级矛盾逐渐尖
锐化,人民流离失所,不得不铤而走险,大规模的,有组织
的武装斗争开始显现.军事上,自康乾盛世后,大清战
斗力日益衰微.受官场腐败之风波及,军营军饷日增然
暮气渐深,武事废弃,兵士骄狂纵欲.八旗子弟更是恃宠
傲物,生活奢靡.曾经被清王朝作为夺取天下并长治久
安的保证的尚武精神已渐趋淡化,军营武备废弛,纪律
涣散,将与将不相习,兵与兵不相知,胜则相妒,败不相
救口].八旗与绿营兵已至强弩之末,徒有其表.
一
直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大清王朝,此刻内部即将上
演繁华落尽后的血与火的洗礼.而在遥远的欧洲,18世
纪中后期却是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黄金发展时期.
从17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主要国家相继爆发了资产阶级
革命并取得胜利,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有力的政治条件.
始于18世纪6O年代的工业革命带给欧洲翻天覆地,前所
未有的社会变化,它既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又是社
会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机器大工业完全代替以手工技
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同时,这种科技,交通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