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十年的香港经济结构转型还是结构解体-TsangShu-ki.PDF

回归十年的香港经济结构转型还是结构解体-TsangShu-ki.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回归十年的香港经济结构转型还是结构解体-TsangShu-ki

回歸十年的香港經濟:結構轉型還是結構解體? 曾澍基 2007 年6 月 (一) 引言 香港回歸十年 ,經濟方面最常聽到、看到的名詞是 「結構轉型」及 「重新定 位」。無他,特區面對了巨大的衝擊與外在環境的快速演化,前景變得頗不明朗; 再度擁抱繁榮或者走向難以逆轉的下坡,都有可能。 筆者曾經分析過這種波動的內外成因(例如曾澍基,2003 ;Tsang, 2003a; 2003b) 。目前,香港正陷於三重的困局: 一、中國大陸與香港特區的經濟整合,顯示出高度的不對稱性質。香港要 維持作為具有本地優勢的群聚中心(cluster) (Krugman, 1991; Tsang, 2004) ,難處 甚多。 二、香港長期的、深層的局限包括人口的質量及科研水平等制約浮現, 對本地競爭力的提升形成巨大挑戰。 三、香港的發展非常之不平均。最龐大的企業集團已進升為世界級別,運 作範圍超出狹小的特區,但一般以至中下階層的經濟利益單位却追趕不上。這 帶出了「香港屬誰?」、「誰會為香港拼搏?」等牽涉不同界別的身份認同問題, 並將引起嚴重的社會和政治後果。 (二) 經濟融合的不對稱結構 1970 年代末期 ,中國進行改革開放 ,香港經濟的處境大變 ,開始出現结構 轉型 ,製造業大規模北移 ,轉口重新超越本地出口。1990 年代 ,香港邁向所謂 「曼哈頓化」(Tsang, 1994) 、「非工業化」(見表一) 。同時,過渡綜合症(transition syndrome)導致各方的短期行為 ,造成金融地產泡沫 ;在固定匯率底下 ,香港的 競爭力受到削弱。 1997 年回歸後,中央為了要彰顯「一國兩制」,提出對特區「河水不犯井 水」的口號。不幸地,東亞金融危機刺破過渡之前冒湧的泡沫。矛盾暴露,通 缩展現。2001-2003 年財政赤字擴大 ,SARS 疫潮又來突襲 ,引發出特區政府的 管治危機。 1 表一:香港的產業結構(%) 1980 1990 2000 2005 漁農業 0.8 0.2 0.1 0.1 採礦及採石業 0.2 0.0 0.0 0.0 製造業 22.8 16.7 5.4 3.4 電力、燃氣及水務業 1.5 2.4 2.9 3.0 建造業 6.5 5.2 4.9 2.9 服務業 68.3 75.4 86.6 90.7 批發、零售、進出口貿易、飲食及 19.4 23.7 24.6 28.8 酒店業 運輸、倉庫及通訊業 6.9 9.0 9.5 10.1 金融、保險、地產及商用服務業 21.7 18.9 21.4 2 1.9 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業 11.9 14.1 19.9 19.2 樓宇業權 8.4 9.7 11.3 10.7 總計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