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肃北蒙古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学校教育策略
浅论肃北蒙古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学校教育策略
摘 要:本文以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为例,探究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蒙古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出发,认为从学校教育层面为民族学生提供文化心理工具,可以使民族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策略;文化心理工具;少数民族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7C-0016-02
城镇化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边疆少数民族的城镇化对传统文化传承和教育发展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变化和适应发展,值得我们深思。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是甘肃省唯一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边境民族自治县。该地区蒙古族的族源为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落。肃北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全县总面积66748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4.8%,周边与一个国家(蒙古国)、3个省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10个县市接壤。2010年,全县总人口11503人,其中蒙古族4384人,城镇率已达到57.6%。在20世纪50年代建县前,肃北蒙古族游牧在今河西走廊北端和马鬃山地区。1950年建县后,肃北蒙古族地区逐渐从纯畜牧业为主的封闭半封闭的传统游牧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
一、肃北蒙古族教育基本情况
肃北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主要是靠寺院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来完成。现代学校教育起始于1951年,原土尔特部头人杜格尔办了第一所蒙古包寄宿制小学(也称马背学校)。截至2014年肃北县有中小学4所、幼儿园2所。其中:蒙汉双语教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肃北县蒙古族学校)、汉语授课完全中学1所、汉语授课完全小学1所、蒙汉双语完全小学1所(肃北县马鬃山镇)。肃北县蒙古族学校作为唯一一所蒙古语授课的完全学校,发挥着全县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功能。据2015年调研,该校分设中学部、小学部,目前共1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87人,教职工75人。其中专任教师72人,高级职称教师6人,中级职称教师19人,初级职称教师42人。2010年,全县实现了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中职教育的十五年免费教育。
二、肃北蒙古族学校教育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响
从教育人类学视角看,教育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承的过程。文化传承不仅是文化的传递与继承,也是文化的创造和发展。城镇化趋势中,肃北蒙古族受惠于边疆民族经济文化优惠政策,获得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机遇,但面临着传统文化传承困境。归其原因,主要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嵌入后,还未完全发挥出传统文化传承的功能。民族传统文化的困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游牧生产生活知识的传承困境
随着现代学校教育的移入,蒙古族年轻一代进入城镇,学习现代科技文化知识,逐步脱离游牧生产生活实践,有些优秀的游牧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面临着失传危机。调查发现,牧区中祖母或母亲亲手教女孩做民族服装、手工艺品,祖父或父亲教男孩制作马鞍等场景已很罕见。传统狩猎知识和技能被遗忘,集体性较强的擀毡、自制弹药的传统技艺等已失传。
(二)蒙古族语言文字传承的困境
肃北蒙古族操持着蒙古族卫拉特方言中的德都蒙古次方言。在建国以前,除了部落中的文书和部分德高望重的喇嘛懂蒙古文或藏文,普通百姓中懂蒙古文的人极少。现代学校教育中的双语教学为蒙古族语言文字传承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因升学需求和就业压力,现在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空间越来越窄,使传承受到严重冲击。如蒙古语授课学生的生源日益减少;越来越多的蒙古族学生蒙语和汉语混着说,甚至遗忘母语;蒙语授课学校的语言文化课程的教学质量不高,文化创新功能较差。
(三)传统人生礼仪习俗文化传承的困境
肃北蒙古族的人生礼仪习俗主要有“洗娃娃礼”“剪胎发”“婚礼”“八十大寿跨年礼”“丧葬礼”等。这些人生礼仪习俗不仅丰富,而且保留相对完整。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使有些传统文化有了发展的机遇,但人生礼仪仪式越来越简单,内涵缺失。如在“剪胎发礼、婚礼”等仪式上,以前必有地域特色鲜明的唱长调的“卡”、颂“巴音颂祝词”的“颂其”等专职艺人,有一整套教育意义重大的规则。但现在熟知这些文化的老人相继去世,这一丰富的口承文化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文化内涵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流失。这些人生礼仪习俗文化,使孩子对真善美有所感受。
(四)宗教信仰文化的传承困境
肃北蒙古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在习俗中有着浓厚的萨满教文化遗存。从历史上看,因为该地区蒙古族常年迁徙流亡,再到后来受“文革”影响,寺院教育已不如往日那样具有影响力。现肃北党城寺只有4个喇嘛操持寺院的活动,满足广大信徒各种佛教活动需求。寺院面临着僧源短缺、喇嘛老龄化等困境。如今肃北蒙古族年轻一代对大自然的崇拜和佛教信仰已不如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