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针刀和中医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doc

注射针刀和中医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注射针刀和中医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

注射针刀和中医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   关键词:颈源性头痛;注射针刀;中医正骨手法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5.027   中图分类号:R277.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5-0073-02   颈源性头痛(CEH)是颈椎病常见症状。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性质和生活方式改变,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趋于低龄化,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热点问题之一。2012年,笔者应用注射针刀与中医正骨手法结合治疗CEH患者120例, 并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TCD)观察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4例CEH患者均为2012年1-12月酒泉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均经X线片、CT及MRI检查确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0例,男57例,女63例;年龄29~67岁,平均(52.93±3.81)岁;病程1.3~11.3个月,平均(6.87±3.26)月;左侧头痛43例,右侧头痛51例,双侧头痛26例;颈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68例,曲度变直28例,颈椎间盘突出32例,寰枢关节错位2例。对照组74例,男33例,女41例;年龄25~68岁,平均(51.56±3.16)岁;病程1.2~10.3个月,平均(6.17±3.35)月;左侧头痛26例,右侧头痛34例,双侧头痛14例;颈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31例,曲度变直16例,颈椎间盘突出26例,寰枢关节错位1例。经统计学处理,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据国际头痛委员会sjasstad等提出的CEH的诊断标准[1]:①间歇性或持续性头痛伴颈部酸困僵硬等,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②上颈段及枕大神经处有压痛并向同侧放射;③X线片或CT、MRI检查上颈段有骨质增生或曲度改变,或上位颈椎(C1~3)移位、颈椎间盘突出等。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CEH诊断标准者;②年龄20~70岁,无传染病及严重内脏疾病者;③接受各项检测并在规定时间内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有头痛症状,但颈椎X线片或上段颈椎体检正常者;头痛、头晕伴严重高血压、五官科疾病、癫痫、内耳前庭神经、颅脑器质性疾病,以及脑干、大小脑病变引起的头痛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予注射针刀治疗后行中医正骨手法。①注射针刀:患者取俯卧位,局部消毒麻醉,采用4号注射针刀(北京华夏医疗器械厂生产)在第2颈椎横突或枕骨上线压痛点、椎旁肌压痛点或阳性反应结节、条索应力点,注射针刀按四部进针刀法[3]纵切横摆松解剥离,同时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后在注射针刀柄口注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在每点注射10~20 mL,取出注射针刀后贴创可贴,每周1次,共治疗3次。②手法复位:于针刀注射治疗10 min后实施手法治疗。患者取坐位,医者站于患者身后, 在颈椎正中和旁开1.5寸处及风池、肩井施拿法、拇指揉法和拔离法5 min后,医者一手用前臂托住患者下颌部,另一手拇指按压病变的棘突或枕部垂直向上拔伸牵引颈部,力量要和缓, 约2 min,并轻轻用力侧板,旋转45°,同时拇指推拔病变的棘   突,即感到指下棘突滑动感或听到响声,再将头部回复中位,每周2次,治疗3周。   1.5.2 对照组 在风池、椎旁肌压痛点及颈肩部疼痛部位用L1-100型调制中频整体治疗仪(北京金华医疗器械研究所生产)治疗,每日1次,共3周;同时口服西比灵5 mg,每日2次;静脉点滴葛根素注射液100 mL(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与方法   治疗3周后,根据症状、体征情况作疗效评价。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4]评定疼痛程度。治疗前后行TCD检查,观察椎动脉血流参数的变化。   1.7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标准拟定。痊愈:头痛、颈肩部疼痛和体征完全消失;显效:头痛基本消失,或仅有颈肩部疼痛症状;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未减轻。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2.2 2组疼痛程度比较(见表2)   2.3 2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各项血流参数值比较   治疗前2组椎动脉各项血流参数值比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