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浙江原创合唱作品评选回顾和启示.docVIP

首届浙江原创合唱作品评选回顾和启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首届浙江原创合唱作品评选回顾和启示

首届浙江原创合唱作品评选回顾和启示   一   2013年10月20日,首届浙江省原创合唱作品评选获奖音乐会在宁波大剧院顺利举行,将浙江音乐界历时两年的合唱探索与实践推向了高潮。从2012年起,围绕原创合唱,浙江音乐界打好四步“组合拳”:一是开设浙江合唱创作研修班,二是进行原创合唱作品征集,三是举办首届浙江省原创合唱作品评选和获奖音乐会,四是首设“浙江合唱论坛”,对浙江合唱事业进行深入研讨。   浙江曾经诞生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首合唱作品《春游》,李叔同先生到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创作的这首合唱曲,在体现强烈民族情感的同时大量采用西洋作曲技法?熏将东方传统文化元素和西洋艺术歌曲风格达到了完美融合,传递着精妙韵味。   光阴荏苒,进入新世纪以来,浙江的合唱事业蓬勃发展,多次获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比赛的金、银、铜奖,在国际合唱联盟举办的第六届(绍兴)、第七届(美国辛辛那提)世界合唱锦标赛中二度获冠,合唱水平及团队数量在国内名列前茅。但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最主要是本省创作的合唱作品很少,具有浙江民俗风格的原创作品寥寥无几,能够创作出在全国产生影响的经典之作更是凤毛麟角。原创的“短板”成为制约浙江省合唱事业进一步发展的严重缺憾,加大合唱作品的原创力度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   于是,在2012年8月,浙江省音乐家协会假座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今浙江音乐学院《筹》),举办了浙江合唱作曲研修班,来自浙江省各地音协、专业院团、艺术院校和文化馆近40位中青年作曲家们参加,研修班聘请了孟宪斌、曹光平、刘晓耕、徐坚强、甘霖、阎宝林等国内知名合唱作曲家、指挥家授课,帮助浙江作曲家提升合唱作品的创作水平。   在对研修班结束后的四十余部合唱作品进行两轮严格的评选后,有18首作品获奖。获奖音乐会上,杭州师范大学八秒合唱团、温州女声合唱团、浙江大学文琴合唱团、宁波青年合唱团和宁波雪花童声合唱团演唱了其中11首作品,他们用宽广的音域、可控的音量、丰富的音色与和声效果,共同演绎了美妙而和谐的合唱作品,充分展示和诠释了合唱作品所特有的情感内涵与艺术魅力。   紧接着举办了“浙江音乐论坛之合唱论坛”。该论坛是浙江省文学艺术联合会、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办的周期性音乐理论评论活动。会上,刘晓耕认为,这次浙江原创合唱作品有三个大突破,一是合唱作品有重要成果。通过2012年的研修班,加上各个老师的辅导,在声音和造型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二是技法和音乐有较大突破。很多合唱的写作技法不满足过去单调的写法,这在中国已经是前沿了;三是群众歌咏的形式已经进入到更高的专业合唱的层次。   二   获奖作品里有一些亮点,其中《畲族情歌》(畲族民歌,阎宝林编曲)、《东海情怀》(晓光词,翁持更曲)被专家们视为叫得响、拿得出的浙江本地优秀原创作品。   《畲族情歌》不仅展现了景宁畲族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而且把合唱艺术的美妙展现得淋漓尽致,作品很好地利用了民歌的素材,却没有被原生态所束缚,多个声部处理恰到好处,几种唱法糅合得天衣无缝,显示出原创作品的完整性,舞台效果呈现出歌声的张力和动态。   《东海情怀》描绘了浙江沿岸的东海风情,展现了浙江儿女的豪迈气派,作曲家在音域的把握上运用了最有效的音区,达到了理想的演唱效果。在作曲结构上,则是一个规规矩矩的赞美诗,干干净净的四声部,声部之间既充满动感又紧密衔接。   浙江原创合唱作品能够利用本地民歌素材而又不拘泥于素材,同时,还善于把握合唱声区的音域尺度,有节制地使用极端音区,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演出效果。特别是《腊梅花开》(泰顺民歌,董夫腾改编)成功使用了赋格手法,合唱在开始时以单声部形式呈现“主题”,之后在不同声部中轮流出现与之形成对位关系,这种手法特别适合于改编民歌。几个空八度运用大胆,虽然技巧不很复杂,但效果较好。   专家们也对词曲作者今后的创作思路和方向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如音区、音域和音色要有效定位,相辅相成。有一首劳动号子风格的合唱曲,在有效音区上应该构成与劳动情绪的一致性,但该曲的号子沉闷,缺乏力度,平淡且张力不够,号子本身的力量就消失殆尽,合唱队员要很好地表达也非常困难。在音域和音色的协调上,一首表现“飞翔”的歌曲,因为和声不很协调,纵然音域突然拉宽,也仍然没有“飞翔”起来。   作曲与指挥面对面交流,构成本次合唱论坛的一大亮点。杭州师范大学八秒合唱团、温州女声合唱团、浙江大学文琴合唱团展现了训练有素的音色多元和音色统一,使优秀作品得以锦上添花,但在指挥的细节处理上还有待改进。如声部与声部之间没有交流,一种情况是喜欢响、高、尖、硬、强,缺少意境;另一种情况是声部与声部的交接点处理得不够,反而把前面的意境破坏了。还有,许多合唱团队在呼吸的表现力方面都做得不够好。对于原创与指挥的相互关系,作曲者的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