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汉词汇化模式对比和翻译
英汉词汇化模式对比和翻译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摘 要】 词汇化是语言研究中一个常见的术语,它是语言变化的过程。英汉语中存在大量的“打”类动词,本文以Talmy提出的运动事件词汇化模式理论为基础,采用语义成分分析,着重比较了英汉“打”类动词概念意义的语义成分和词汇化模式。研究发现英汉“打”类动词在语义成分和词汇化模式上既存在普遍性,又存在特殊性,英语“打”类动词基本为单音节动词,汉语“打”类动词既有单音节动词,又有双音节词,并且英语“打”类动词词汇化程度更高。本文还提出了“打”类动词的一些翻译策略。
【关键词】 词汇化模式;“打”类动词;语义成分;翻译策略
词汇化是语言研究中一个常见的术语,它表示的是语言变化的过程。尽管目前对于语言中的词汇化现象鲜有专著论述,但是研究词汇化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词汇化的理解是不同,因为语义成分的关系和语义形成的过程不同,词汇化可以分成不同的模式。研究不同语言的词汇化现象有助于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目前词汇化研究多是从理论上和从不同语言间对比的角度进行的,都有助于认识语言间的差异和共性,但是很少有研究从语言的语义成分和词汇化模式的角度出发来探讨翻译策略的。“打”类动词属于运动事件动词的一个小类,本文试图以Talmy的运动事件动词词汇化模式理论为依据,采用语义成分分析,以语料调查为基础,从共时的角度分析英汉“打”类动词的词汇化模式,结合翻译语料研究“打”类动词在翻译中的实际使用情况,以期提供英汉“打”类动词翻译的一些策略,在翻译过程中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
一、词汇化现象及词汇化模式
人们对词汇化的定义是不同的。 Kurylowicz(1965:55-71)认为语法化有一个相反的过程,他把它叫做词汇化。Lehmann(2002:14-15)在专著Thoughts on Grammaticalization中提出:词汇化是一种逆语法化。Packard(2000:216,262-5)认为词汇化是语言演变为词的一种方式。他根据词汇化程度,把词汇化分为五个范畴:1)常规词汇化;2)隐喻词汇化;3)弱语义词汇化;4)弱语法词汇化;5)完全词汇化。Baucer(1983:48-61)详细地研究了词汇化的不同类型,提出了五种词汇化类型:音系词汇化、形态词汇化、语义词汇化、句法词汇化和混和词汇化。Leech(1975:188)指出,所谓词汇化,就是将某些语义成分整合成一个在句法上不能分割的整体加以使用。严辰松(1998:8-12)认为用语素、词或词组等各类形式表达语义是语言的词汇化过程,对同一个语义范畴,不同的语言往往采取不同的词汇化模式。王文斌和周慈波(2004:412-418)指出,所谓词汇化,就是指原属于横组合关系的词语自由配列成为一个固化的词汇单位,或者将不同的语义成分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固化的词汇单位,使其句法上具有单独词位的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Beth Levin和Malka Rappaport Hovav(1997:487-505)指出,目前有关词义表征的本质问题,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是Talmy提出的“词汇化模式”(lexicalization patterns):与动词相联系的各种意义的概括。Talmy基于运动事件的语义成分分析和词汇化模式研究在语言学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Talmy(1985:57-149)认为运动事件由四个主要的认知成分和其它的语义成分组成:物像(Figure)、场景(Ground)、动作(Motion)、路径(Path )、方式(Manner)或原因(Cause)。物像指运动的主体;场景指运动主体的参照物;动作是指物像相对于场景按一定方式和路径进行时空移动;路径是物像运动的路线;方式和原因与动作相联系。Tamly认为运动事件还可能包括结果(Result)、目的(Purpose)、方向(Direction)、情态(Mood)、姿态(Gesture)等。
二、英汉常用“打”类动词语义成分分析和不同的词汇化模式
1、 英语常用“打”类动词及其语义成分分析
在现代英语中,表示“打”类的动词常见的有“strike,bash,punch,thump,slap,beat,batter,knock,club,floor,blow,spank,whip,whack,tap,rap,hammer,bang,crash,smash,plough,bump,collide,crack,smite,knuckle”等。这些动词的语义核心均为“hit”,但具有不同的语义成分,表示不同的动作方式、结果、路径和目的等语义。依据《朗文英语联想活用词典》(Longman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