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模式铺展脱贫之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的模式铺展脱贫之路

上海的模式铺展脱贫之路   1996年上海首次对非正规就业给予政策性规范和引导。通过几年的扶持推动,上海的非正规劳动组织发展迅速。截止2005年3月底,全市共有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3.13万家,吸纳从业人员近30万人,月收入平均已达700元左右,最高可达数千元。本市发展非正规就业的经验被国际劳动组织(ILO)誉为“上海模式”,在本市已经“枝繁叶茂”。      “发挥聪明才智,抛弃抱怨心态,迈出勤奋脚步,不忘回报社会。”      这是长宁区非正规就业政策获益者梅珊娣的动情之言。曾经是纺织女工的她,带领残疾女儿创办常帮鼎立杂货配送服务社,从小到大,配送物品已多达上百种,客户单位也有几十家,包括沈大成、燕云楼、华联商厦、东航宾馆等,做的是扫帚、畚箕、铅桶等小生意。   “只要不怕吃苦,还怕没有饭吃?外地朋友能做的事,我们为什么不能做?”这位普通妇女的脸上,写满着自信。      其他被采访者听了她的话,异口同声地表示,这也是他们想要说的话。在叙述中,有的眼圈红了,有的流热泪了,心中有苦辣酸甜啊!他们在政府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自强不息,走上了非正规就业这条自食其力之路。   他们来自社会的基层,曾经是最困难一族,他们的感人话语是发自肺腑的。他们领受政府的关怀,抛弃抱怨、摆脱贫困,他们的生存方式是令人尊敬的。他们没有抱怨,没有消沉,没有自卑,没有对立。社会需要这种精神,这种心态。      巧手创出一片天地      祝懿娴拿出用丝袜做材料制作的花卉和鲤鱼跳龙门镜框,大家都不相信是她的作品。花朵造型生动、镜框构图舒服,颇有艺术素养。   1970年中学毕业的祝懿娴,在女儿18个月时,骑车被撞。命虽保住,右腿却残疾了,不能弯曲,不能下蹲,为三级残疾。喜欢唱唱跳跳的她,一度十分消沉十分哀伤。她在禽蛋公司、宾馆都工作过,几年前下岗了,生活困难。   在长宁区残联的帮助下,她学起了做丝网花。为了买到便宜的丝袜做制花材料,她跑遍老城隍庙等小商品市场;她还学会了用酸性颜料,将素色的丝袜染成各种颜色。渐渐地,有人向她求购制花材料了。“第一次在华阳街道卖了34块钱,第二次在天山街道卖了40多块钱。”祝懿娴记忆犹新。“第三次在东华大学门口卖了200多块钱,我开心煞了,抱着一起去的搭档,眼泪都流出来了。”   祝懿娴忘不了帮助过她的人。她说,她有今天,靠政府、靠街道、靠残联、靠非正规就业政策,现在虽然还不富裕,但支付女儿学习费用的能力已经具备。当说到“女儿说‘妈妈,你这么辛苦都是为了我’”的时候,祝懿娴泪流满面,哽咽得不能言语。   值得欣慰的是,她那20岁的宝贝女儿,正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读书。      政府为他担保五万      54岁属兔的张全标,家住浦东新区唐镇王港社区小湾村,说话带有一点川沙口音。“讲起来我也会落眼泪。”一开口就知道,他是个爽直的人。   老张是个大家庭,四世同堂。他原在商业二局川沙公司工作,两年前待岗回家。女婿也下岗,女儿种的地也按政策卖掉了。这样的情况,使维持着四世同堂大家庭的老张,压力巨大。“不怕难为情,有一段时间,家里连100斤米都买不起,只能买50斤。菜只能从自留地里解决。”   老张打过很多小工,很累但只能赚一点钱,无法解决家中的困难。去年,非正规就业的阳光雨露沐浴了老张的四世同堂。他居住地的“联帮开业指导中心”,安排他参加一个月的创业学习班。聪明的老张发现,浦东新区的许多工厂都需要劳动工作服,而生产厂家几乎没有,这里面有一个好机会。   他享受了非正规就业的优惠政策,贷款5万元,购买了缝纫机、面料等,一家名为“联帮唐镇全标服装加工服务社”在浦东诞生了。   老张既是老板,又是伙计,亲自进料亲自送货,四处奔走联系业务。现在,他手下已经有了20多人,辅工每月工资600多元,缝纫工缝制一套服装5元,一人一天能做8套左右。“我现在每月能做5、6万生意,一年就是60万左右。今年,我还被浦东新区评为创业十佳标兵呢!”老张说起来非常得意,可爱的得意。      新上海人科技创业      他叫成谦,33岁。爸爸上海人,妈妈大连人。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专业毕业后,成谦就留在了上海。“我是半个上海人,也是上海的女婿。从外地到上海,我算是个新上海人吧。”书卷气颇浓的他,用标准的普通话介绍了他的创业。   成谦与那些无奈下岗的人不同,他是自己选择了非正规就业。他坦言自己“生在红旗下,长在蜜罐里,没有吃过苦,不知稼穑难啊!”他说,再就业与项目无关,与做人有关。   他的创业是通讯方面的项目,和铁通、网通合作,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开通长途电话,为此,他在上海开设了100多家电话超市,占上海“话吧”总数的五分之一。   政府的非正规就业政策和20万元启动资金贷款,使成谦创业成功。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