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效果观察.docVIP

两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效果观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效果观察

两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分别使用肱骨远端Y型钢板、双侧锁定钢板平行固定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效果,以期选择更适合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肱骨髁间C型骨折患者53例,随机分成A、B组,A组(23例)采用肱骨远端Y型钢板固定,B组(30例)采用双侧锁定钢板平行固定,术后随访,按Cassebaum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肘关节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的优良率。结果:术后A、B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3个月,骨折均愈合,根据Cassebaum肘关节功能评分,A组优15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2.61%;B组优20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00%,两组优良率相比,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髁间C型骨折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侧锁定钢板平行内固定治疗较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后期关节功能恢复更满意,疗效更优,更适合采用。   【关键词】 内固定; 肱骨髁间骨折; C型; 疗效   doi:10.14033/ki.cfmr.2017.3.0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3-0145-03   肱骨髁间骨折属上肢常见骨折,大多因暴力损伤导致,特别是AO分型中C型骨折,涉及关节,常导致关节面不平整、软骨损伤,治疗困难,后期关节功能恢复不理想。传统的非手术治疗常因无法满意复位及早期功能锻炼而遗留不同的功能障碍。目前对成人肱骨髁间骨折趋向于手术内固定治疗[1]。笔者统计笔者所在科及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0年   2月-2015年2月分别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Y型钢板和双侧锁定钢板平行内固定治疗53例肱骨髁间C型骨折患者,对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以探讨肱骨髁间C型骨折的最佳固定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3例,男34例,女19例,年龄17~65岁,平均44岁。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入院均摄患肘X线片、CT矢状位及冠状位平扫及三维成像。根据不同内固定方式分为两组,Y型钢板内固定组(A组)23例,按文献[2]AO分型:C1型5例,C2型9例,C3型9例,合并尺神经损伤1例;双侧锁定钢板平行内固定组(B组)30例,AO分型:C1型7例,C2型10例,C3型13例,合并尺神经损伤2例。手术时机选择伤后2 h~10 d。两组患者年龄、受伤时间、分型、性别、合并损伤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受伤时间短,无手术禁忌证者,急诊手术;若受伤时间长、肢体肿胀明显、有张力性水泡或手术部位皮肤挫伤重者,先予脱水、消肿治疗,待皮纹出现后手术。   麻醉方式采用臂丛阻滞或气管插管全麻,取平卧体位,将患肢屈肘放于胸前,上气压止血带。行肘后正中切口,切开皮肤及筋膜,游离皮瓣边缘,显露尺神经沟内的尺神经,适当游离,橡皮片牵开保护,距鹰嘴尖下方约2.5 cm处“V”形截骨,将鹰嘴及肱三头肌向近端翻转,用丝线缝合固定于近端。充分暴露肱骨髁上、髁间、关节面,冲洗关节腔,小刮匙清除淤血块及骨碎渣,小的关节骨块用细克氏针或者无头螺钉固定,螺钉头部埋于关节面下,将小骨块拼接为大骨块,重建关节面,力求解剖复位,恢复肘关节外翻提携角,将肱骨髁间骨折变位髁上骨折,复杂骨折简单化,复位肱骨远端并与肱骨干用交叉克氏针临时固定。A组:采用Y型钢板内固定,复位后将钢板塑形,置入肱骨远端背侧;B组:采用双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其中一块采用锁定重建钢板,根据外侧柱嵴部形态塑形置于外侧柱,另外一块放于内侧柱,两块钢板之间的角度保持平行。两组分别置入螺钉,拔出克氏针,采用张力带钢丝固定尺骨鹰嘴截骨,检查固定牢固后,活动关节,无卡压、撞击感,前臂旋转及肘关节伸屈正常,C臂X光机透视确认骨折复位满意,螺钉均未穿透关节面,关节面恢复平整,上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对合关系正常,提携角恢复。冲洗伤口,修补关节囊,放引流管1根,缝合伤口,轻度屈曲位石膏托固定。   1.3 术后处理   术后24 h常规应用抗菌素预防感染、积极脱水、消肿、活血化瘀、止疼等治疗,如有尺神经症状,可给予周围神经营养药物治疗;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即可开始主动功能锻炼,2周伤口愈合后拆除石膏托外固定,制定康复计划,全面加强主动、被动功能锻炼。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Cassebaum评分系统判定肘关节的功能疗效[3]。优:伸肘15°,屈肘130°肘关节无症状;良:伸肘30°,屈肘120°肘关节无或有症状;可:伸肘40°,屈肘90°~120°肘关节有症状;差:伸肘40°,屈肘90°。   1.5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18.0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