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油茶芽苗砧嫁接的方法田间育苗试验的研究.docVIP

两种油茶芽苗砧嫁接的方法田间育苗试验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种油茶芽苗砧嫁接的方法田间育苗试验的研究

两种油茶芽苗砧嫁接的方法田间育苗试验的研究   摘要:以油茶闽43#优良无性系为试材,在田间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了油茶芽苗砧胚茎劈接和切接两种嫁接方法对油茶苗木田间繁育成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方法是影响油茶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嫁接方法对油茶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苗的成活率、苗木高度和地径存在不同的影响,其中对成活率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对苗木高度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而对地径的影响则不显著;用油茶芽苗砧胚茎切接技术繁育油茶优良无性系苗木的平均成活率、苗高和地径比用油茶芽苗砧胚茎劈接技术繁育的油茶苗分别提高8.0%、19.0%和10.1%,且嫁接口愈合好,苗木生长良好。   关键词:油茶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方法;育苗   中图分类号:S7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4-0107-03   1、引言   油茶为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的常绿木树种,是我国主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植物,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为我国的特产树种,适应范围广,在我国已有23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不但有防火、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功能,还有“东方橄榄油”、“绿色油库”、“绿色金库”的美誉。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以后,国家林业局先后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全力推动油茶产业发展。发展油茶产业,种苗是基础,良种是关键;只有充分挖掘油茶良种生产潜力,扩大良种壮苗生产规模,才能适应当前油茶产业发展的形势。运用芽苗砧嫁接技术繁殖的油茶苗不仅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提高造林成活率、提前开花结果,还可实现流水化作业、规模化生产,当前油茶良种主要采用该技术进行扩繁苗木,但采用芽苗砧嫁接技术繁殖油茶种苗,生产季节短、技术要求高、技术难度大,再加上受穗条采集之后保质保鲜的时间限制,因此,从穗条采集到嫁接,对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苗圃田间管理等技术要求均非常高。从2009~2010年通过对福建省永泰、柘荣、福安、寿宁、大田等油茶种苗繁育基地(点)的参观、调查发现,目前,福建省各地开展的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和管理水平参差不一,推广应用的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主要是采用芽苗砧胚茎劈接技术,其效果与桃等果树芽苗砧嫁接技术所繁育的苗木质量尚有差距,而嫁接方法有劈接、切接等,为此,开展不同油茶芽苗砧嫁接方法对繁育油茶优良无性系苗木的试验研究,旨在探索不同嫁接方法的最佳效应,为改进和提高油茶优良无性系苗木繁育技术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2、试验地概况   田间试验地设在福建省沙县(26°6’~26°46’N,117°32’~118°6’E)郑湖乡郑湖村,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兼海洋性季风气侯区,海拔550m,年平均气温18.9℃,年降水量约1850mm,年相对湿度约82%,霜期80~85d,试验地土壤为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稻田壤。   3、材料与方法   3.1 砧木与穗条   砧木为大田县普通油茶籽,经砂床催芽发育至胚芽长5cm以上时,作为嫁接用芽苗砧。嫁接穗芽来自福建省寿宁县犀溪乡甲坑村王坪省级油茶临时采穗圃,品种为福建省油茶闽43#优良无性系(以下简称闽43#)。油茶闽43#是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于1985年选育出的优良无性系。立冬种群,树冠早期速生,花白色,花期11~12月,果红桃形,果油率8.68%,鲜出籽率45.67%,干籽出仁率60.68%,种仁含油率51.41%,冠幅面积年均产油87.96g?m-2,折合亩产油43.98kg,比参试优树平均产油高65.44%,具较强的抗病虫能力。采穗时间为早上6~9时母株还有露珠时,选择采穗母株树冠中上部当年生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腋芽饱满的半木质化枝条,采后立即放入泡沫保温箱内并喷水保湿带回待用。   3.2 嫁接技术   削接穗前,将穗条用800倍甲基托布津溶液浸泡消毒O.5~1.0min后待用;削穗时,用“飞鹰”牌单面刀片或自制钢片单面嫁接刀,取腋芽饱满的穗条作接穗,由基部一头裁起。   3.2.1 芽苗砧胚茎切接技术   切接削接穗技术:首先在芽的下方0.2~0.3cm处两侧,用单面刀片稍斜向削切一刀,削成一个深达木质部(但不能深到髓心)的长楔形面;第二,翻转接穗,在与第一刀对称处下方0.2~0.3cm处平削一刀,深度只到形成层即可,削成一个深达形成层的短楔形面;第三,距短楔形面尖端处斜切一刀,并与长楔形面相交,约成30。角,否则,会形成尖端截面有厚度,一般尖端截面厚度不超过0.2mm亦可;第四,接面削好后,在距腋芽上端0.2~0.3cm处平截切断。接穗叶片裁去1/3~1/2或全留,成一穗一芽,放入5×10-6ABT溶液中待用。要求每个削面均能一次性削成,上裁口和削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