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DT技术价值裂变及其有限的应用的研究
DDT技术价值裂变及其有限的应用的研究
[摘 要] 技术价值裂变不仅成为现代技术的显著特征,同时也成为制约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桎梏。DDT作为技术价值裂变的典型案例,通过对其发展史的分析与思考,寻找技术价值裂变的根源,对有效规避或弱化技术价值裂变产生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DDT;技术价值裂变;有限应用
[中图分类号]G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9-39-4
Research on the Technical Value Fission of DDT and Its Limited Application
Liu Ke Ding Nan
(Institute for STS,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Henan 453007)
Abstract:The technical value fission has not only become a remarkable feature of modern technology, but also become the shackles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DDT as a typical case of technical value fiss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thinking of its development history,searching the source of the technical value fission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ffectively avoiding or weakening the risk of technical value fission.
Keywords:DDT;technicalvalue fission;limited application
DDT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有机合成杀虫剂,人们关于它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从拯救无数人类生命的“万能杀虫剂”到“死神的特效药”,DDT曲折的命运背后隐藏的是一种技术价值的裂变。现代技术在赋予人类强大力量的同时,也对人类的技术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今社会,类似于DDT的技术价值裂变已不再是个别现象,而逐渐成为现代技术的一个显著特征。我们有必要对技术价值裂变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寻找技术发展的有益道路。
1 DDT的技术价值裂变
2004年5月17日,联合国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通过了一个持久性有机物公约,其中12种会对人类、生物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化学物质被正式列入了禁用黑名单。因此,这项公约也被称为“禁用化学药物黑名单”或者“肮脏的12种化学物”,其中就有DDT。
1.1 DDT的开发与应用
1874年,德国人欧特马?蔡德勒(Othmar Zeidler)合成了DDT。由于有机化学在欧洲才刚刚起步,单从DDT的化学结构来看,没有显示出良好的杀虫特性。因此,这一发现被遗忘了几十年。1939年,瑞士化学家保罗?穆勒(Paul Hermann Muller)发现了DDT的杀虫功效。随后,穆勒在瑞士等国为DDT申请了专利。1942年,瑞士盖基公司开始批量生产DDT并投放市场。
在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之前,人们普遍采用的是除虫菊酯、鱼藤酮等天然杀虫剂,但是这些天然杀虫剂的杀虫功效和取制方法皆不理想。相比而言,DDT具有杀虫效果好、应用范围广、生产简单等诸多优点。因此,在随后的几十年间,DDT作为许多国家的主要杀虫剂而被大量使用,这使得各国的粮食产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效缓解了粮食危机。
然而,真正使DDT登上历史舞台的却是它在防止传染病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1939年,DDT的杀虫功效面世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爆发,斑疹伤寒、疟疾等虫媒传染病肆虐战场,数百万的士兵、战俘和平民躲过了战争的炮火却死于这些战争疾病。由于这些传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蚊虫和虱子,DDT的杀虫功引起了盟军的注意。1943年,盟军占领了意大利南部港口那不勒斯地区,为了应对每年冬天都会流行的斑疹伤寒,当地的军民采用直接喷洒DDT的方式来消灭蚊虫、虱子,这一举措成功阻止了一场斑疹伤寒的流行。此后,DDT成为战争地区控制传染病疫情的主要方法。在二战期间,DDT有效防止了战争疾病的传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因此,DDT和原子弹、青霉素被人们称为二战中的“三大发明”。穆勒因此于1948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于DDT杀虫范围广、药效持久且使用简单,战后许多国家和地区仍把DDT作为对抗疟疾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