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破歌》教学设计创新成果.docVIP

《茅屋为秋风破歌》教学设计创新成果.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茅屋为秋风破歌》教学设计创新成果

PAGE 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创新成果 德育目标: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感受诸葛亮忠心辅佐两朝的赤子之心,学会感恩。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的可贵精神。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用品味词语、借景抒情、再造想象的方法来欣赏诗歌。 知识目标: ?1、深入理解本诗,扩展了解杜甫其他相关诗歌,初步了解杜甫的经历和思想。 2、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描写、虚实、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教法安排 : 诵读法、赏析法 学法指导: 读—思—议—读 教学重点: 1、“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及最后一段的的赏析。 2、引领学生感受杜甫推己及人、心系苍生、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 1、最后一段的深度开掘。 2、引导学生深味叙事,体悟抒情。欣赏叙事中蓄势和陡转的技巧。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诗人——杜甫。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唐王朝受到巨大震动。 ?唐肃宗乾元二年,安史之乱还未平定,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又辗转经同谷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 写下了一首不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是我们儿时就已经能琅琅背诵的,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它,用更细腻的视角,更深厚的感情来触摸诗歌所表达的精神世界。 首先,请同学们一齐朗诵本诗。 ?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 2、指名学生谈听后感受。 (明确:作者身处漏雨茅屋还时刻想着穷苦大众,体现了他的忧国忧民的思想。) (三)朗读诗歌 1、字音、停顿、节奏指导。 ①字音:怒号 三重茅 挂罥 布衾 塘坳 恶卧 大庇 突兀 见此屋 ②诗歌风格:作者风格“沉郁顿挫” 2、再放录音,学生跟读体会。 3、学生自由朗读后,指名学生示范,师生共评。 (四)理解诗歌 1、学生分组对照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学生口述诗歌内容。(理诗意) 3、讨论:(悟诗情) ①诗歌描述了那些画面? (风卷茅飞、顽童抱茅、娇儿恶卧、屋破雨漏、长夜难眠) ②诗歌哪一句反映出了诗歌主题?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③表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思想)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诗人的天赋就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闻一多 小结:家与国紧密相连,个人和民族血脉相融。以爱家之心爱国,以忧国之心忧家,心系国家,胸怀天下。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爱国方式,这一直是圣哲先贤思考问题的方式。“家国天下”的背后,有高尚的情感,更有精神的智慧。杜甫在诗中把家愁同国忧交织起来,深刻地表现了正直知识分子的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意义,正是“沉郁顿挫”的精神实质,也是杜甫伟大之所在。 ? 4、诗歌赏析 ①语言赏析(用“比较揣摩法”分析诗歌语言) ②表达方式(描写、叙事、抒情,学生找例子分析其作用) 5、再读诗歌,体会感情。 (五)延伸拓展 1、中国有句俗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而杜甫虽“穷”却不“独善其身”反而“兼善天下”,联系现实,你如何看待杜甫的这种思想? 2、比较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春望》,谈一谈杜甫诗歌中忧国忧民的这一主题的意义。 儒家“民本”思想——杜甫“兼济天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央“权威民所用,情为民所系” (六)小组推荐一名成员参加感情朗诵诗歌竞赛 (七)总结本课总结 杜甫的其他忧国忧民的诗句拓展品析: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755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757年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768年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去世前 结课ppt: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结课朗读:(学生) 杜甫就是这样,忧国忧民的思想已经溶入了他的血液!他总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