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乐舞雕刻的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冈石窟乐舞雕刻的研究

云冈石窟乐舞雕刻的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就云冈石窟中的乐器雕刻图像及其表现形式进行了分类研究,并认为西凉乐是云冈乐舞雕刻表现的主流。   关键词:云冈;北魏;乐舞;西凉乐   中图分类号:K87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7)02-0034-10      始凿于公元5世纪中叶的云冈石窟,是古代多元文化结合的产物,各民族深厚悠久的民间乐舞艺术在此积淀。   经调查统计,云冈石窟中目前有22个洞窟雕刻乐器形象,尚存各种乐器雕刻近530件,28种,乐队组合60余组。      一 乐器雕刻分类      (一)气鸣乐器   1.横笛   无簧管乐器,即现代流行的竹笛。汉时由西域传入,由天然竹管制成,设一吹孔,数个按孔。云冈石窟中,横笛雕刻颇为流行,共见50余件,其长短粗细不均,左吹右吹兼存,有演奏形态的因素,也有构图上刻意讲求对称的安排。横笛突出表现的是高音声部音色,石窟中通常与琵琶、排箫组合,如第9窟明窗西壁的二身伎乐飞天,一身奏琵琶,一身吹横笛。   2.义觜笛   宋代陈?D《乐书》云:“义觜笛,如横笛而加觜,西凉乐也,今高丽乐亦用焉。”横笛加觜,有学者认为是“中国乐人为了使过分长大的横吹之笛便于演奏,参考‘篪’之为器的原理而创造的乐器”。石窟中其制状如横笛,吹孔处设一“凸”形口托,高于吹口,形态长短粗细不一,但总体上较横笛略粗,左吹右吹兼存。   3.异形笛   云冈第10窟前室南壁上层天宫伎乐列龛中,一伎者(明清彩绘)所持乐器横吹,中央设吹孔,两边分设3个吹孔。关于这一乐器的称谓,目前尚不明确。高句丽墓壁画中也有演奏吹孔设在中央的横笛;中唐时骠国(今缅甸)有一种叫两头笛的横吹,也是中央设吹口,两边各开3指孔,但中央吹孔有两个,应是两个横笛隔着节连为一管的,与云冈在构造上有区别。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中的吐良与此有相通之处。   4.军栗   亦称“悲管”、“笳管”等,公元4世纪随龟兹乐传人内地。石窟中,其制略短粗,吹奏者多将管体侧斜执,并且有大小之分,这是与声部和音区的要求相适应的。   5.排箫   古代编管多音乐器,又名参差、箫、比竹等,由发音不同、参差不齐的竹管依长短梯形编排,原是可以模拟鸟鸣的乐器。石窟中约有60余件,管数不尽一致,有7、9、10、12、15管,以10、12管居多。早中期洞窟中其表现为由短至长、排列有序的梯形,晚期时趋于平整,如第38窟排箫雕刻表现为一高一低两个扁长条形。   6.吹叶   这是将叶片衔于口内,使气激之的发音技术。“衔叶而啸,其声清震”,声韵之中,皆寄情言。一般采摘竹叶、柳叶、冬青叶、桐叶制作,而北方地区主要是以杨柳树为之,如南北朝无名氏《读曲歌》:“折杨柳,百鸟啼园林,道欢不离口。”云冈第15窟西壁1伎者双手就于唇边演奏,第13窟南壁天宫伎乐列龛中1伎人右手食指、中指与无名指伸置唇边,均为吹叶。   7.埙   新石器时代即产生的陶制乐器,有一音孔、二音孔、三音孔,结构简单,无绝对高音观念,只能在不同调高上发出一定音程关系的乐音。第12窟前室窟顶高浮雕一伎乐形象,双手捧1乐器吹奏,其制呈扁椭圆形,顶断开设吹口,以手指开闭音孔,这件乐器疑为埙。   8.笙   簧管乐器,早在殷代(前1401~1122)的甲骨文中就有“和”(小笙)的名称,春秋战国时期,笙是汉民族最主要乐器之一。笙由斗子、笙管、吹嘴三部分构成,其构造复杂,石窟中所见不多,第13窟笙雕刻仅具轮廓,第38窟则十分精致,长嘴,圆形笙斗,簧管不规则状编匝。   9.螺   亦称蠡或贝,单音乐器,无固定高音,始见于中期窟,晚期渐失。这一乐器的最显著特征是,外表浅浮雕螺纹装饰。因其具有佛法依轨、礼器之象征,有时领居乐队之首。   10.角   原系北方游牧民族放牧、狩猎的拟声工具,初用天然角制作,后杂以木制、金属制。角雕刻仅见于第8窟北壁,体略内收,口部朝上,当选材于动物角。   11.长笛   古代竖吹竹管乐器之称谓有很多,如竖吹、单管、中管、尺八等。第6窟东壁天宫伎乐列龛中一伎者所持乐器身体较长,上细下粗,应属长筚篥。同窟西壁上层天宫伎乐列龛中一伎人演奏长竖笛,有吹口,两手靠下把持按孔。这种单纯出于旋律理论需要而不适于演奏的过分长大的长笛,后渐销声匿迹。   值得注意的是,云冈竖吹之笛中还有被称为“唢呐”者,即第10窟前室北壁天宫伎乐列龛中第二身乐人所持乐器。最初提出此说的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萧兴华先生。中国音乐学院刘勇先生没有在萧先生所指位置上看到唢呐,他认为那个位置上的乐人所持乐器应为法螺或埙,而第6窟中心塔柱南壁下层龛楣上左起第三身伎乐天所持乐器呈锥形管,可能是唢呐。   第10窟北壁上层天宫伎乐列龛距离地面约12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