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教学的设计
人教版教学的设计
【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三维目标
【学情分析】
在必修Ⅰ和必修Ⅱ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与世界以及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史实,对本课思想产生的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们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要让学生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去深入理解这些人物的思想主张,二是引导学生理解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渐进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思想的变化历程;维新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中体西用的认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板书设计】
贵华轻夷→开眼师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
教学设计
【本课导入】图片导入:(展示世博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意大利中国文化年等图片)
(摘自中国新闻图片网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意大利中国文化年》)
教师过渡:继2008北京奥运会之后,今年又一世界盛会世博会在中国举行,当今的中国一繁荣、开放、包容的世界大国形象屹立在世人面前,中西交流、合作沟通已司空见惯。但在170多年前隔绝落后的中国向西方学习确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之事,林则徐、魏源等先进的中国人率先打破“贵华轻夷”的藩篱,以极大的勇气提出了“师夷长技”的思想,从此掀起向西方学习以强国御侮的潮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段历史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时政热点导入,联系古今,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讲授新课】
本课重新整合为千年变局、苦苦求索、以史为鉴三部分。
Ⅰ千年变局播放一段中西实力、地位易位的视频,伴以问题:人类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指什么?(预期效果:学生回答――西欧资本主义崛起。)(多媒体展示数轴,列明发展轨迹)崛起后的西方为了获取更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资本市场,纷纷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先后发动了(师生)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一系列侵华事件。一个天朝大国被一个个蛮夷小邦所败,震惊之余,一批先进的仁人志士开始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掀起一股向西方学习强国御侮的潮流,一浪高过一浪。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当时的氛围,通过数轴对比中西形势借以了解世界形势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
Ⅱ 苦苦求索
――“开眼看世界”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68页填写学案相关内容,并找出疑难点。点拨“开眼”指什么,有何意义?
(设计意图:该部分是本课难度最小的一部分,于是采用自学质疑,教师重点点拨的办法。鼓励学生自学自思,生生交流)。
最后,在多媒体课件的数轴上强调坚船利炮 、开眼启迪这几个知识点(数轴即为累积式结构图),并导入下一部分―由于统治者的愚昧和和“贵华夏贱夷狄”观念根深蒂固,林则徐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并未付诸实践,第一代探索者的声音显得这样微弱。直到危机再次降临:
1856年清朝皇帝咸丰帝可谓坐立难安,为什么?
――1856年当太平军闹得正凶时,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外交困下的清政府为挽救封建统治又一次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即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
创设情境:展示洋务运动实践的四幅图片。问题教学:洋务运动向西方学的是那个层面?(预期效果:学生回答――器物或技术),这恰恰体现了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幻灯片展示中体西用的含义:学生齐读:“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合作探究:中体西用自近代提出以来倍受争议,众说纷纭,作为高二的学生你们已学会一些评价事物的标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今天我给大家搜集了部分学派或史学家的看法,看看你赞同哪种看法还是另有其他见解,并说出理由。
附学案拓展资料部分:各抒己见 思维碰撞
洋务派:“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李鸿章
顽固派: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古今来未闻有持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
――《同治六年二月十五日大学士倭仁折》
早期维新派:“余平日历查西人立国之本,体用兼备。育才于书院,议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