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地质灾害防治规划.doc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专业技术资料分享 江山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前言 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我市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四种类型。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工程活动的明显增多,地质灾害发生的次数、范围明显增加,据统计,全市共发生地质灾害107起,其中滑坡13起,崩塌15起,泥石流6起,地面塌陷73起,共造成12死亡,重伤10人,大量民房、农田、山林及道路被毁,直接经济损失826.76万元。地质灾害对我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一定程度制约了我市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 2008—2015年,是我市争创全国经济“百强”县(市)、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将大规模展开,为适应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求,保证我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社会和民众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根据《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104号)、《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2010年)、《关于做好市、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浙土资办[2008]57号),充分结合“十一五”江山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及建设、水利、交通、旅游、气象等部门的相关规划,在全面完成新一轮《浙江省江山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基础上,编制《江山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8—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作为我市各级政府、部门依法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令性文件。 《规划》的编制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承担。2007年11月—12月,对江山全市地质灾害及隐患规模、稳定性及危害程度进行全面调查、复核,进行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防治区的划分,落实了近、远期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和实施责任。2009年2月,在充分吸收各部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完成《规划》的编制。 规划资料基准年、月:2007年12月。 规划期限:2008—2015年;其中近期2008—2010年,远期2011—2015年。 一、地质灾害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一)社会经济与地质环境背景 我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赣三省交界处,北接常山县,南邻福建省,西连江西省,东靠衢江区和丽水市遂昌县,介于东经118°22′37″~118°48′20″,北纬28°14′29″~28°53′32″之间,总面积2019.48平方公里。全市由21个乡、镇、街道,10个社区,312个行政村构成,总人口58.67万。2007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106.8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2.71亿元,第二产业59.64亿元,第三产业34.53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82万元,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及人均产值均名列衢州市各县(市、区)前茅。我市自然资源丰富,具有较大规模的水库71座,煤、石灰石、萤石、石煤、铝土等各类生产矿山75个。市内交通便利,是东部沿海地区和浙、闽、赣边界地区交通干线的交汇点,浙赣铁路、黄(山)—衢(州)—南(平)高速公路横贯全境,205国道和2条省道与县、乡公路交织成网。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康庄工程”,所有行政村通水泥公路,大部分自然村通简易公路建设及机耕路。 我市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约17℃,多年平均降水量1684.1毫米。3—9月春、梅、台汛期降雨集中,10—次年2月降雨较少。降雨量分布受地势高低变化影响明显,由江山港平原区向南部高山区递增,南北差异近500毫米。水系以江山港及支流为主,西部浙赣边界河流汇入江西省信江。总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中部平坦,其中中低山、高丘面积1177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58%,低丘面积636.88平方公里,占32%,平原区面积205.6平方公里,占10%。我市地层分布地区差异明显,西北部以层状沉积岩为主,发育有大量的可溶石灰岩,东南区以硬质块状火山岩和潜火山岩为主,潜火山岩与地质灾害尤其是泥石流灾害关系密切,我市已发生的泥石流灾害基本位于潜火山岩分布区。域内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发育,部分地区岩层节理、裂隙较多。根据历史记载,我市无震源,仅有波及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 (二)地质灾害现状与趋势 我市共分布各类地质灾害隐患98处,其中滑坡隐患20处,占20%,崩塌28处,占28%,泥石流隐患25处,占26%,地面塌陷隐患25处,占26%。地质灾害隐患共计威胁人口365户1263人,威胁民房397幢,电站、工棚、采石场各

文档评论(0)

文档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