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禽戏发展历程的研究
五禽戏发展历程的研究
摘 要:通过对五禽戏发展历程的研究,不仅能对其文化内涵进行了解,进而对五禽戏在现代社会的推广和发展、对全民体质的调高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通过逻辑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五禽戏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了解五禽戏的发展现状,并针对其对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现代审美观的要求,提出相应的养生和锻炼方法,以帮助人们通过练习五禽戏进行健身和养生。
关键词: 五禽戏 导引 锻炼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12―0087―03
1 前言
“五禽戏”作为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健身方法,其卓越的健身效果被众多养生家所赞扬,所以“五禽戏”顺理成章地成为现代人健身和养生的首选方法。现有的对“五禽戏”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五禽戏”本身的康复和养生层面,而对其是否适合现代人的养生观念和审美要求的研究还几乎是一个空白。为此本文立足对“五禽戏”在现代社会的推广和发展来研究其发展历程。
2 五禽戏的概念维度
“五禽戏”是我国东汉医学家华佗在其所在的历史背景下,在导引术发展的基础上,并结合自身所学和经验,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代表性动作及其神态,在中医脏腑、经络和气血等理论的指导下,整理总结而成的一种体育健身疗法。“五”是一个约数,并非是一个确切的数字;“禽”指禽兽,古代泛指动物;“戏”在古代是指歌舞杂技之类的活动,在此指特殊的运动方式,由此得名“五禽戏”[1] 。
作为我国民间流行时间最长和最广的健身导引术-“五禽戏”,备受各个时代养生学家的青睐。据《三国志》记载,华佗的弟子吴普就是长年练习五禽戏,活到了90多岁,身体也依然很健康。
“五禽戏”是在模仿虎、鹿、熊、猿、鸟动作的基础上,配合练习者的呼吸吐纳和意念导引,而编出了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把这些动作连起来持之以恒地练?,可以强壮筋骨,调息脏腑,畅通经脉,导引健身,防治疾病。经现代医学理论证明,长期坚持练习“五禽戏”不仅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和大脑的抑制功能,还能修复神经细胞;不仅能够改善心肺功能,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也能够提高机体的肠胃功能,促进肠胃的消化吸收,为机体活动提供物质基础。
3 五禽戏的发展历程
3.1 五禽戏的得名
“五禽戏”的得名深受华佗所处时代的影响,当时人们崇拜图腾和五行思想,“五”几乎成了机械的定数,再加上华佗是根据大自然中五种动物的动作特性编成的这套健身导引术,从而得出了“五禽戏”这个名字。
3.2 五禽戏的雏形阶段――春秋和战国时期
“五禽戏”是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特点而编的,所以就不得不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所盛行的导引术。导引在《说文解字》中有着详细解释,“导,导引也”,“引,开弓也。象引弓之形”。所以导引术就是肢体做拉伸动作的。根据《吕氏春秋?古乐》的记载,在陶唐氏用“舞”来强身祛病了,所以导引术的产生可追溯到原始社会,而“舞”就是导引术的原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经验的积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在“舞”的基础上模仿动物的动作,来达到健身祛病和长寿的目的。《庄子?刻意》中记载了“熊经鸟伸”这一动作。“熊经鸟申”就是模仿熊与鸟的动作舒展身体,这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特别受欢迎的“二禽戏”。“二禽戏”也就是“五禽戏”发展的雏形阶段。
由于人类模仿的天性,使得“五禽戏”的出现成为可能。再者,由于导引术在当时的出现和盛行,人们在此时发现了动物生命力的顽强,也就自然而然地模仿动物的动作进行健身,“熊经鸟伸”也就流行起来,这也为后来华佗编创“五禽戏”创造了基础。
3.3 五禽戏的形成阶段――两汉时期
西汉前期,尤其是汉武帝时,儒生董仲舒虽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同时将阴阳五行神秘化,使“五行之术”成为超自然的世界主宰。董仲舒重建后的理论,维护了汉王朝的集权统治,并且融入了儒家思想,同时在无形中使中医得到了发展。在这个儒家和道教特殊结合的时期,“五禽戏”也就应运而生了。
东汉末年,华佗受“天人合一”、五行思想和传统养生术等理论的影响,再加上多年的实践经验,在仿生类导引的基础上自创了这套“五禽戏”。但由于华佗身处群雄逐鹿,诸侯混战的三国时期,再加上当时造纸术普及程度不深,华佗只是将“五禽戏”口传与自己的弟子,并没有写进书册进行传承转载。西晋时期的《三国志?华佗传》中记载的华佗对“五禽戏”的描述是“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手足,以常导引体中不快。因起作一禽之戏,遣微汉即止,以粉涂身,则身体轻便,腹中思食。”特别遗憾的是,即使在华佗晚年所著的所有书籍也在被曹操杀害的同时被焚烧了,所谓“千不留一”。因此,“五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