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卢照邻作品的研究综述
卢照邻作品的研究综述
摘 要:卢照邻是初唐向盛唐文坛过渡时期的重要作家。百余年卢照邻诗文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文学史著偏重其歌行成就,专论文章涉及了卢照邻诗、赋、文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卢照邻;诗文;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013-02
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是由初唐向盛唐文坛过渡时期的重要作家。综观百余年来对卢照邻诗文研究,总体上是由粗略到具体、由单一到全面并逐步深入,下面分别从文学史及相关著作、专论文章两方面加以梳理。
一、文学史著
20世纪80年代之前,关于卢照邻诗文的专论文章竟无一篇。文学史著作中,偏重研究其七言歌行。 胡适从偏重语言风格的角度,在《白话文学史》一书中充分肯定了卢照邻的歌行有白话诗的趋势,认为其《行路难》有“俗歌声口”,高度评价“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先声。”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著中,把四杰整体定位“一方面仍受齐梁诗风影响,一方面呈现新倾向新精神”。认为,卢照邻“身世最苦”,作品“时多悲苦之音”,有“凄厉哀怨”的一面。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承此观点,指出卢照邻“病愈苦,诗愈峻”之间的关联。游国恩等编《中国文学史》重点论述了卢照邻的七言歌行,指出其“纵横奔放、富丽铺陈”的审美风格,以及“继承了宫体诗,但也变革了宫体诗”的地位。他们之后的文学史著作大多承袭了这个观点,而很少提及其它类型的诗作。当然,也有见解较为新颖的,如毛水清《隋唐五代文学史》认为卢照邻的诗歌重视创新,除歌行外,短诗也有好的,如他的边塞诗,并注意到卢“能驾驭多种诗歌形式,才华确乎杰出”。李从军《唐代文学演变史》认识到,卢照邻的文学理论与创作具有统一性,“理论建立在大量的创作实践之上,创作实践也往往遵循着一定的理论原则”。这些著作囿于史的体例,论述极为简略。
198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任国绪整理校对的《卢照邻集编年笺注》,是最早关于卢照邻作品集的注本。任国绪为此书所作的《前言》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专论文章,在诗歌创作上,指出卢诗在题材的开拓和主题的升华上取得了突出成就。“《长安古意》标志着梁陈宫体诗的最终覆灭”,把表现人的觉醒提高到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卢照邻沿用旧题的乐府诗题材广泛,写出了时代的新意。论述所涉面广,有的观点新颖,无疑会给后学的研究以有益的启发。
此外,1994年,祝尚书的《卢照邻集笺注》出版,1998年,李云逸的《卢照邻集校注》出版。这是继任国绪《卢照邻集编年笺注》之后的两个高水平注本。三个本子集中体现了卢照邻研究的既有成果,为研究者解读文本扫清了文字上的疑难和障碍。另外,骆祥发《初唐四杰研究》、林清晖、林东海《初唐四杰》两书中,对卢照邻诗文皆有专论。骆著着重揭示他作品中“为命运而悲号”的主题,林著从他的一组用五言律体写作的乐府旧题入手分析,认为“从这组乐府旧体可以看出卢照邻不仅在理论上批判当时流行的雕琢、柔靡文风,在创作上也力求走出一条新路。”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有几部专著,也或多或少涉及到卢照邻。美国的斯蒂芬.欧文《初唐诗》,尚定《走向盛唐》,杜晓勤《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沈松勤、胡可先、陶然《唐诗研究》等等。尚定与杜晓勤的著作,都从唐初特定的文化环境选择研究视角,尚著揭示四杰的文学品格与时代思潮的关系,杜著从考察四杰与儒道思想之关系,论述儒家诗教对四杰诗文创作的影响,提出其赋作中“盛衰之变”的主题和“天道盈虚消息”说。而斯蒂芬.欧文《初唐诗》一书,从一个不同的文化角度,对卢照邻诗歌创作特点进行了颇有趣味的分析。认为卢照邻的诗歌将宫廷风格朴素化,是与王勃一起最早运用五律这―形式表现真正个人目的的诗人。除《长安古意》外,他的诗虽未达到盛唐重要诗人的高度,但是,他的风格与音调的变化范围在同时代诗人中是杰出的。
二、专论文章
80年代,研究卢照邻诗文的专论文章只有刘真伦的《卢照邻西使甘凉及其边塞组诗考述》一篇,作者在考证组诗的创作年代和背景的基础上,论述了卢照邻边塞诗歌的丰富内容、悲壮色彩及其在唐代边塞诗的发展历程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另外,任国绪《略论卢照邻、骆宾王的七言歌行》和陶易的《试论王杨卢骆体》两文,前者对卢骆七言歌行特征、内容、地位加以系统论述,论述深透;后者立足于考查“王杨卢骆体”这一术语流传过程中的种种分歧,描述其体式上的特征,探寻对后世的影响。
90年代,研究卢照邻作品的专论文章开始不断见诸报刊,分量颇重。主要有王许林的《奇穷文士与人间才杰――卢照邻略论》,刘成纪的《卢照邻的病变与文变》,温斌的《显隐难遂病才子 新旧始更雅文风―卢照邻简论》,赵永建的《孤独的痛苦与缓释》。另外,初唐四杰的研究文章很多,不少文章在论及卢照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