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术语英译的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吕氏春秋术语英译的研究

吕氏春秋术语英译的研究   摘 要:以《吕氏春秋》的两个英译本,即翟江月译本和汤博文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全额等值和选择性等值两个方面探讨中国典籍中术语译法统一的可行性,并分析目前存在的音译、意译和释译的优缺点,最终认为音译和意译仍是目前实现术语译法统一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吕氏春秋,术语,音译,意译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4)02-0030-04   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Terms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of Lv Buwei   GU Wei LUO Shutao   Abstract: Based on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of Lv Buwei translated respectively by ZHAI Jiangyue and TANG Bowen, we try to find the possibility of unific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terms in Chinese class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netoone equivalence and onetomany equivalence. We analys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ransliteration, free translation and paraphrase, and finally point out that transliter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are still the best choices in the unification of terms translation.   Keywords: The Spring and Autumn of Lv Buwei, terms, transliteration, free translation   目前, 中国典籍英译涉及的数目和题材日益增多。典籍涉及范围广,知识量大,其英译工作更是费时费力。仅以帝王称谓为例,“齐桓公”在理雅各(James Legge)译《孟子》中为 “King Huan of Qi”, 翟江月译《吕氏春秋》中为 “Duke Huan of the state of Qi”, 王宏译《墨子》中为 “Lord Huan of the state of Qi”。此类翻译方式的不同多源自译者的风格不同或对原文的诠释方法不同。笔者认为,“齐桓公”作为专有称谓,其所指只有一个。“某某公”和“某某王”之于典籍,正如“安倍、欧姆”之于物理学,“复眼”之于生物学,“星座、天体”之于天文学,“布施、宿命”之于佛学,可以成为术语中的一员。中国典籍中的此类术语浩如烟海。拥有独立的术语体系是评判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而专业的工具书无疑会为译者查阅及筛选相关术语节省大量时间。同时,机器辅助的手段及相关术语库的建立,可以避免术语翻译的不一致,提高翻译质量。笔者试图以杂学鼻祖《吕氏春秋》为例,通过对其中各科术语的描述性比较,探讨术语译法统一的可行性。   一 《吕氏春秋》术语特点   《吕氏春秋》是于秦始皇八年左右由秦国丞相吕不韦召集门客撰写,“全书内容丰富,涉及天文、地理、阴阳、五行、气候、音乐、教育、军事、养生、土壤学以及农业生产知识,并记录了大量的历史资料”[1],可谓集百家之大全。其中某些典故成语仍沿用至今,例如“立锥之地、满而不溢”等。《吕氏春秋》作为杂家经典,“内中许多语言哲理性强,涉及各科的术语繁多”[3],其中包括哲学用语,如:仁、义、礼、智、信、道、天命等;天文气候用语,如:营室、参、尾、立春、宵中等;音乐用语,如:角、太簇、夹钟、姑洗等;官职头衔,如:太史、司空、乐师等。此类词汇在同时代语篇中频繁出现,其对汉语语言词汇的贡献和影响不能低估。因而选择该书术语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由于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部分文字流失,且文字遭到后世修改,现存文本部分章节重复性强,逻辑凌乱。为使译入语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精髓,术语翻译方式的统一显得尤为重要。该书多数篇章如《适音》《古乐》等为介绍说明性文体,涉及名词多为中国古代的专有称谓,并有其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特殊含义,属文化负载词。就术语的“内容单义性,准确性和系统性而言”[3],多数词汇可以成为该时期术语系统中的一员,尽管某些称谓在当下已极少使用。   从语言的角度来看,“语言学派将翻译转换看作是以语码转换得以实现的一种语言活动”[4],继而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