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人园林意象的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宋文人园林意象的研究

唐宋文人园林意象的研究   【摘 要】根据对唐宋文人园林的了解与印象,结合文献资料,对于文人园林整体意境与各组成部分的意象进行了一些简要的分析,并且浅要论述了文人园林意象的产生与发展对于现代中国园林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唐宋文人园林;文献研究;意象;意境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188-02   一、唐宋文人园林整体特色   宋代文学家苏轼有诗:“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这诗首先是在赞美文与可私家园林中各种景观的无所不包,但是更进一步,这也可以看作是对文人园林中整个士人文化内容的形容。   细观唐宋文人园林,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政治环境、社会风气、艺术形式都有差异,但是文人园林无论如何发展变化,改变的往往只是局部的风格与特色,追求自然,自成一片壶中天地。“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思想始终贯彻文人园林的始终。   文人园林的特色便是简远、疏朗、雅致且自然。   唐朝“中隐”思想兴起,“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乃至“隐于朝堂”。营造一方自己心中满意的安置身体、精神乃至气节与理想的天地,虽然身处高堂,但是灵魂却可以在自家的小天地中得到洗礼与安慰。   等到了宋朝,随着审美观与造园技术的深化,文人园林更加的返璞归真。众多胸有千古沟壑的文人大家,他们毕生精神的慰藉,其中蕴含的各种意境岂是可以小觑的。这里面不只只是一片片园子与风景,更多浸染的是这些文人一辈子的理想抱负乃至一生的血泪与遗憾。   二、唐宋文人园林整体意境浅析   隐士思想由来已久,它的来源不仅仅只是老庄哲学的体现。儒家讲究入世救人,道家讲究避世隐居。虽然中国几千年文化儒家是正统文化,但是在众多文人眼中,道家的避世论未必不是他们的梦想。   中国古代社会是封建社会,皇权凌驾于一切之上。普通人但求温饱,是无法与之抗衡的,自幼读圣贤书的文人却不同。他们浸淫儒家思想数十年,心中对于整个社会必然有着自己的看法。“帝王一怒,伏尸百万”这真的是一种健康的社会形态吗?既然无法改变这种制度(历史条件不够),他们只能尽力去与君权抗争,力求制衡,尽力实现一个明主统治的相对公正的社会。朝堂最是藏污纳垢之地,文人在朝堂深陷人际关系处理的泥潭中,而自身真正的才能受到君权的压制,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但是出于种种原因又无法脱离朝堂,那躲在自己的一片天地中无疑成为最大的享受与慰藉。在这片天地中凝聚着他们心中最渴望的意境与理想——自然、自由、淳朴、独立与平等。   正如白居易所说“始知真隐者,不必在山林”,隐逸的生活完全可以在园林中体现,众多文士竞相“隐于园”。等到了宋朝,园林不仅仅只是文人们隐居之地,更加变成了他们寄托感情心灵的私密圣地,处处充满着他们人生感悟,写意文人园真正形成。   三、唐宋文人园林具体意象研究   文人园林的整体可谓是庞然大物,一个懂得造园的文人,那么他必然还是一个植物大师、建筑大师、艺术大师、手工大师……首先,构成整个园林的部分必然是经过层层考虑的。   (一)水体意象研究   唐代文人园中的水体多尽可能使其形态富于开阖迂曲的变化,并且同时与山景和建筑组群中的形态的变化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水体尽量模拟自然的姿态,瀑布、溪流、水潭等应有尽有。等到了宋代水体面积有限,但却融入了主人对水的理解与感悟,尽可能使有限的水体变得自然灵动。像苏州沧浪亭便是用三岛分隔水面。除此之外更是有着二泉映月的妙用。   (二)山石意象研究   文人园林中的山景大都追求古拙奇崛、姿态万千的风貌,代表着独行不屈的孤傲品格。比如中唐士人领袖之一牛僧孺园林中的假山就竭力追求具有三山五岳,百洞千壑的气势。同时青石常与清泉、密林结合,体现出宁静悠远的禅意。   (三)植物意象研究   花木对于文人而言是品格的代表。例如陶渊明嗜爱风格清雅高洁的菊花,白居易明确提出了对自己园林花木的取舍原则是:厌绿栽黄竹,嫌红种白莲。这也就是说与其它园林相比,文人园林更加崇尚姿质清秀淡雅的花木,而不大选用富丽艳俗的花木。到了宋代,由于著名文人林逋、周敦颐等人的推崇,梅、莲、竹、松柏等花木更具有了明确的人格理想的寄托,所以成为以后文人园林中最常选用的花木品种,这些花木与其它园林景观有机的组合,使得整座园呈现出一种优美而雅致的特色和富于书卷气的艺术品格。   从中唐以后,盆景艺术也成为文人园林中重要的景观之一,原因是这时文人园林的空间一般已经比较狭蹙,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构建尽量丰富生动的景观,造园家开始努力把叠造大尺度山水景观的技巧浓缩到更小的天地之中,从而创造出同样能够体现自然山水情趣和文人审美精神的盆景。宋代著名文人梅尧臣曾记述他所欣赏的一件盆景作品:“盆池中莲花、菖蒲,养小鱼数十头”,一件小小的盆景也蕴含着文人特有的素雅高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