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崇雒隧道工程地质勘察综合勘察的方法的运用
崇雒隧道工程地质勘察综合勘察的方法的运用
[摘要]详细介绍了宁武高速公路崇雒隧道的地质特征、勘察思路、勘察组织及质量管理工作,并对其取得的良好综合勘察效果进行了总结,对今后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的勘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隧道工程 勘察 综合方法
[中图分类号] P6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4-200-10前言
宁德至武夷山高速公路是规划的国家高速公路“二纵”沈阳至海口线的第四条联络线,贯穿闽东地区、闽北地区、赣东北地区。项目的建设将极大缩短赣东北、浙西南、皖南等地通往东南沿海的距离,对构筑国家高速公路路网,完善福建省公路主骨架,尽快发挥公路网络整体利益具有重要意义。S3合同段路线全长78.290公里,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100km/h,整体式路基宽度26.0米。
崇雒隧道位于福建省建阳市崇雒镇和水吉镇,进口位于建阳市水吉乡村后巷北东侧约900m的山体中,出口位于崇雒乡官田村北东侧约1000m的山体中;左洞长3684米,右洞长3473米,为分离式特长隧道,净空10.75m宽×5.0m高,进出洞口均为端墙式。该隧道隧址区覆盖层较厚,岩石风化层厚度变化较大,基岩主要为云母石英片岩与花岗岩、花岗斑岩及石英斑岩,场地处于剥蚀―侵蚀区。
本项目中标后,我院精心组织,合理策划,集中优势力量组织项目部,克服现场艰苦的自然条件,于2008年5月底完成全线的工程勘察工作。
1地质特征
1.1地形地貌
隧址区属低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山坡较陡,局部陡壁陡崖,山体浑厚,沟系发育,多为“V”字型。海拔高程在245.0~628.0m之间,相对高差约383.0m,植被发育,多为杉树,间有松木杂树,竹林。
隧道进口地面高程为270~274m,出口高程为280m,隧道轴线最高点海拔高程为610.6m,进口段山体自然坡度20~30°,出口段为30~40°。
1.2区域地质及构造
工程场地处于闽东火山断裂带与闽西隆起带结合部位,位于前震旦系建瓯群上亚群第二段云母石英片岩(AnZjn2b)岩体与燕山期花岗岩(γ52(3))、花岗斑岩(γπ52(3))及石英斑岩(λπ)等岩体之上。
隧址区断裂构造主要为区域上黄墩―虞墩―五峰岗断裂,由于燕山期构造运动强烈。因燕山期花岗岩、花岗斑岩沿断裂侵入,使该断裂细化为F1~F7断裂或接触破碎带,其中F1、F2、F3、F4、F5、F6、F7断裂、接触带因后期的硅化对隧道影响不大。
隧址发育这组北东40~50°走向的压性兼扭性断裂,这充分说明它们曾一致遭受一组向南东135°和北西325°方向水平压力作用,这种压力早期强烈,以后逐渐减弱。
根据《中国区域地质分区表》,本场地处于稳定区。隧址区周围出露基岩为云母石英片岩(AnZjn2b)与花岗岩(γ52(3))、花岗斑岩(γπ52(3))及石英斑岩(λπ)。场地处于剥蚀―侵蚀区,浅部岩石风化强烈,风化裂隙极发育,深部岩石致密坚硬。隧址区覆盖层较厚,岩石风化层厚度变化较大。
1.3隧址岩土组合
隧址区覆盖地层为第四系坡积层Qdl、残积层Qel,下伏为前震旦系建瓯群上亚群第二段云母石英片岩(AnZjn2b)与燕山期花岗岩(γ52(3))、花岗斑岩(γπ52(3))、硅化带及石英斑岩(λπ)。
1.4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
隧址区地表水为雨源型山沟水,受大气降水和上游水补给,往下游排泄,一般枯水期流量为0.5-3L/s,丰水期10~30倍增。
(2)地下水
隧址区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受大气降水和上游水补给,往下游排泄。主要赋存于节理裂隙发育的基岩中,其分布和埋藏条件、水力特征受基岩节理裂隙的特征所控制。一般以面状渗流水在山沟边、山体斜坡低洼处排泄,未见有泉水点。
进口段水位埋藏较浅,水位埋深在洞底板之下,标高在261.6436.m之下:出口段水位埋藏较浅,水位埋深在33.0 m~洞底板44.8m之下,标高在269.00m之下;洞身水位埋深在4.60~27.0m,标高在417.60~565.61;水体总量贫乏。F1、F2、F3、F4、F5、F6、F7通过地段为岩性接触破碎带及硅化带,由于节理、裂隙被后期硅化物充填,另外地下水主要由地表水补给,隧道开挖时,不会造成突水现象。隧道洞身围岩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岩石节理、孔隙--裂隙中,并受其控制,地下水由地表水体补给,岩石中水量总体较贫乏,隧道开挖时,不会造成突水现象。
(3)水质类型
地下水环境类别为Ⅱ~Ⅲ类,钻孔地下水试验水质类型为Ca2+?SO42-、(Na++K+)?SO42-,经分析水质无分解类腐蚀、结晶类腐蚀、结晶分解类腐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