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
- 0
- 0
- 约8.33千字
- 2018-10-19 发布
文档工具:
-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在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那里,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认识与取向有不同的理解与选择,因而对教育业也有不同的目的和不同设想与实施。
教育与的发展同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基本上是一致的。
教育概念的定义: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的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一. 古代教育
1. 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
2. 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3.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
4.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二. 现代教育
1. 学校教育逐步普及
2. 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3. 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4. 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三.未来教育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发展的规律性: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
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作用:
一.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
3.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4.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二.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 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2. 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3. 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
三. 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 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
2. 个体是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3. 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
1.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 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
3.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1.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2.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3.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着教育的性质
2.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3.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
4.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着受教育权
5.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的经济功能:
1. 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2. 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3. 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教育的政治功能:
1. 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 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
3. 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哦能够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4. 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制约力量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1. 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用于社会
2. 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
3. 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
第四章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概念:
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总的设想或者规定。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的教育总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四个层次——教育总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的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二个内容结构——身心素质,社会价值
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一. 教育目的收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治观点与制度的制约
二. 教育目的的制订要考虑受教育者身心特点,但它不停息那个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P11
我国通行的教育目的的规范表述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一. 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1. 坚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
2. 坚持全面的人才观念
3. 要坚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