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文化报告口述历史-东海大学.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公民文化报告口述历史-东海大学

公民文化報告~口述歷史 【南寮村】 成員:社工系 蔡雅如、顏春華、楊綾欣 時間:93/3/27 am8:00~10:30 地點:南寮村村幹事林先生家 人物: 村幹事林先生(以下簡稱林) 林老伯(以下簡稱林伯) 村幹事林先生的太太(以下簡稱林太太) 訪問及拍照片:顏春華(以下簡稱顏) 訪問:蔡雅如(以下簡稱蔡) 訪問及錄音:楊綾欣(以下簡稱楊) 【在林先生家的車庫】 林太太:哇!你們怎麼來的這麼早?吃過早餐沒?要不要到裡面吃? 蔡:我們是吃了早餐才來的,謝謝你們! 楊:不好意思,為了完成報告而打擾到你們。 林太太:我們已經習慣啦!常常都會有人為了作報告跑來訪問我們,應該都是同 一個老師的作業喔? 顏:對啊,應該是同一個老師啦!(楊跟蔡在一旁笑得很開心) 林太太:你們等一下喔!我去叫我先生出來。 林:阿你們這麼早就來了喔! 蔡(拿出一本書):林先生,這本是你上次借給我們的「龍井鄉誌」,龍井鄉誌我 們已經回去看過了,謝謝你! 林:我去叫我們阿伯出來讓你們訪問。我想,待會你們就在我家作訪問可以嗎? 顏:喔,當然可以阿,謝謝! 【走到林老伯家】 林:阿伯!這三個是東海大學的學生啦!他們說要來問我們這個社區的一些事, 我就請他們來訪問你。 楊:阿伯你好,不好意思吵到你休息,我們想要請問你一些事可以嗎? 林老伯:喔,好啊! 林:這樣就來我家好了,我們邊泡茶邊聊。 【林先生家中】 林:阿伯,這三個學生主要是要來問說,我們南竂以前沒水是怎麼生活的。來來 1 來!你們坐著說不要客氣。 蔡:好!謝謝! 林伯:從我還是孩子的時候就一直飲用那一窟水! 蔡:那一窟水?是什麼意思啊? 林:我們阿伯的意思是池塘啦! 林伯:後來這個水池的水不用了,我們就到別處去挖大井取水來喝,大井的位置 離我們家很遠,所以我都要很早起來擔水,因為我所擔回來的水要供一家 大小從早到晚使用,所以都要擔很多,那時候真的很艱苦。後來,東海大 學的一個教授幫我們反應這樣不便的情況,才由大家合力出錢從龍井鄉公 所那邊開始埋水管接到每戶人家,這樣才比較方便,不用每天去提水。 蔡:請問水池跟井有一樣嗎? 林:不一樣,水池就是池塘;井水的話其實是從由地下冒出來的泉水。 林伯:因為我們這邊是紅土地質,所以我們那個池塘的水都有參雜紅土還有一些 髒的雜質在裡面,我們都用一種東西來讓水乾淨,叫做什麼礬的。 林:明礬啦,那是用來淨化水質的,放一片在骯髒的水中,然後取上面乾淨的來 喝。 楊:那水的味道不會怪怪的嗎? 林伯:不會啦!喝起來很甘甜。 顏:那當初作為飲用水的那個水池現在還在嗎? 林伯:還在啊,你們等一下可以去看,裡面還有魚喔!現在也沒人在飲用了,水 龍頭一開就有水,真方便! 顏:喔,原來是這個樣子喔! 蔡:阿伯,你們小時後有電可以用嗎? 林伯:電喔!我十幾歲就有了啊!那個時候還是日據時代,不過,電在我們那個 年代算是很貴的東西,每一家都只點了一盞燈,就是像現在那種 60 瓦的 小燈泡哪有像現在這樣每一間都可以有燈。 楊:以前的生活真的比較清苦。 林:能省則省啦!那個年代… 蔡:阿伯,你可以說一下農作物的部分嗎? 林伯:阿如果說到農作物的部分,我們以前都是種土豆,自己種自己吃比較多。 楊:喔,自己種自己食用阿? 林伯:不是全部都自己吃啦!也有一部分是要賣的,我記得我小時後都要幫父母 親賣土豆,那時候都要走到沙鹿去,真的很遠! 林伯:番薯我們也有種啊,不過大多是拿來餵豬用。 楊:喔!當作豬的飼料就對了! 林伯:嘿阿,那時候哪有像現在豬飼料還可以用買的,我們都是用農作物去餵牠。 我們還有種甘蔗,主要也是自己食用,有多的才再拿出去賣。 蔡:那現在怎麼都看不到甘蔗田了? 2 林伯:因為後來糖場用比較低廉的工資來種甘蔗,我們自己種的成本反而比較 貴,大家就都乾脆跟糖廠買他們做好的白砂糖、黑糖、糖精等,也漸漸不 自己種甘蔗了。所以,現在幾乎都看不到甘蔗田了,如果有那可能也是作 為觀光用途,讓人欣賞的。 蔡:阿伯,像我們剛剛騎車過來的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