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9
- 3
- 0
- 约3.7万字
- 2018-10-19 发布
文档工具:
-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医基础理论
绪 论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科学,它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也是阐释和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①中医学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②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双重性
③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知识体系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时期
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建立。
《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其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难经》:继《黄帝内经》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创造性的提出了“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
《神农本草经》: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成书于两汉之间,全书收载365味中药,提出寒凉温热、酸苦甘辛咸之四气五味的理论,确立了中药理论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后经宋代林亿等整理而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时期
1)魏晋隋唐时期:
《针灸甲乙经》:晋代皇甫谧所著,我国第一部针灸专著。
《脉经》:晋代王叔和所著,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诸病源候论》:隋代巢元方所著,中医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代孙思邈所著,使脏腑辨证更加完善。
2)宋、金、元时期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代陈无择所著,确立了三因之病因分类法。
“金元四大家”:金、元时期我国医学史上的重要医学流派。
刘完素(河间)主寒凉,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之火热论;
张从正主攻邪,认为病皆由邪生,故“邪去则正安”;
李杲(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治以补益脾胃;
朱震亨(丹溪)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立论而主养阴。
3)明、清时期
出现了大批集成性著作。如明代张介宾之《景岳全书》,李中梓之《医宗必读》,清代王清任之《医林改错》等。
叶桂(天士),吴塘(鞠通)等为代表,创立了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温病的辨证论治的体系,形成了“温病学派”。
4)近代和现代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整体观念
定义: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联,人体受社会、生存环境影响,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及其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称之为整体观念。中医的整体观念贯穿与中医的生理、病理及诊治等各个方面。
整体观念主要内容
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①生理上的整体性: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
②病理上的整体性;
③诊治上的整体性。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①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气候
昼夜晨昏的变化
地域环境
②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2、辨证论治
(1)辨证论治包括辨证和论治两方面,是中医认识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
辨证,就是通过对四诊(望、闻、问、切)所搜集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病史)进行分析、归纳综合,从而辨识出疾病在这一特定时间范围的原因、病位、性质及邪正关系等病理本质内容。
论治,是在辩证基础上所确定的治疗法则。
(2)“症”、“病”、“证”的区别联系:
1)症:指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包括症状和体征。
2)病:是机体发生病变时,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及规律所作的概括。
3)证:指证候,是对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症”、“病”、“证”三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症是证的依据,证的本质即是由一组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反映出来的。证是病的某一特定阶段病理变化的实质,中医学尤注重对证的辨识。
(3)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一、精气学说
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1)精:在古代哲学中又称精气,泛指气,是指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包括人体)的本原,有时是指气的精粹部分。在中医学中,精是指精,是人体生命的构成本原,是一种有形的液态物质。
(2)气:是无形而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的本原。在中医学中,气是推动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来源,是无形的运行不息的精微物质。
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精气的运动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理论力学(重庆大学)课后习题答案》.ppt
- 《理论力学(周衍柏)习题答案,第五章》.doc
- 《理论力学2—平面力系(习题课)》.ppt
- 《理论力学-达朗贝尔原理》.ppt
- 《理论力学--第2章 平面任意力系》.ppt
- 《理论力学答案(谢传峰版)》.doc
- 《理论力学第三版(周衍柏)习题答案》.doc
- 《理论力学第三章》.doc
- 《理论力学第一章习题》.doc
- 《理论力学复习总结(知识点)》.doc
- 201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选修3 第4讲 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鲁教版).ppt
-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pdf
- 小学数学_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教学课件设计.ppt
-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市颍州中学七年级(下)开学数学试卷.pdf
-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pdf
-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市颍上二中高三(下)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pdf
-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pdf
-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市十校联考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pdf
-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pdf
-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九中七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