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操作与规范(部分)-医学课件.ppt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与规范(部分)-医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与规范(部分)-医学课件.ppt

6.注意事项 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孕妇、幼儿慎用。 颜面部慎用。 糖尿病患者慎用。 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 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 以防挥发。 若用膏剂贴敷,膏剂温度不应超过45 摄氏度,以免烫伤。 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布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不宜用刺激性物质擦洗。 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 贴敷后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疹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 go go go go go go go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拔罐、艾灸、穴位贴敷、小儿推拿) 180104 * 目录 一、罐疗 二、灸疗 三、穴位贴敷 四、小儿推拿 * 一、罐疗 (一)定义与国家规范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体表的一定部位,以产生良性刺激,达到调整机体功能、防治疾病目的的外治方法。 火罐是指通过燃烧罐内空气的方法用来拔罐的器具。 主要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1709.5 -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5 部分:拔罐 * 1.施术前准备 1.1  罐具 根据病症、操作部位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罐具,罐体应完整无碎裂,罐口内外应光滑无毛糙,罐的内壁应擦拭干净。 1.2  部位 应根据病症选取适当的治疗部位。以肌肉丰厚处为宜,常用肩、背、腰、臀、四肢近端以及腹部等。 1.3  体位 应选择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 1.4  环境 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 避免污染, 环境温度应适宜。 1.5  消毒 a罐具:对不同材质、用途的罐具可用不同的消毒方法。玻璃罐用2000mg/L的84 消毒药液浸泡(消毒液每周 更换2 次)或75%乙醇棉球反复擦拭;对用于刺络拔罐或污染有血液、脓液的玻璃罐应一罐一用,并用2000mg/L的84消毒药液浸泡2h(疑有乙肝病毒者浸泡10h)。塑料罐具可用75%乙醇棉球反复擦拭;竹制罐具可用煮沸消毒。 b部位:一般拔罐的部位不需要消毒。应用针罐法时用75%乙醇或0.5%~1%碘伏棉球在针刺部位消毒。 c医者:医者双手可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应用针罐法时应再用75%乙醇棉球擦拭。 * 2.施术方法 2.1  吸拔方法 2.1.1 火罐 闪火法:用止血钳或镊子等夹住95 %乙醇棉球,一手握罐体,罐口朝下,将棉球点燃后立即伸入罐内摇晃数圈随即退出,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 2.1.2 其他罐 如拔挤气罐、电磁罐、远红外罐、药物多功能罐等,可根据其说明书操作。 竹罐 用坚固的细毛竹制成, 一端留节为底、一端为罐口, 中间略粗, 形同腰鼓。 玻璃罐 由玻璃加工制成。其形如球状, 下端开口, 口小肚大, 口边微厚而略向外翻而平滑。 橡胶罐 依照玻璃罐的形状以橡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种罐具。 挤气罐 常见的有组合式和组装式两种。组合式是由玻璃嗽叭筒的细头端套一橡皮球囊构成;组装式是装有开关的橡皮囊和橡皮管与玻璃或透明工程塑料罐连接而成。 * 2.施术方法 2.2  应用方法 2.2.1  单纯拔罐法 a闪罐: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应拔部位,随即取下,再吸拔、再取下,反复吸拔至局部皮肤潮红,或罐体底部发热为度。动作要迅速而准确。必要时也可在闪罐后留罐。 b走罐:先于施罐部位涂上润滑剂(常用凡士林、医用甘油、液体石蜡或润肤霜等), 也可用温水或药液, 同时还可将罐口涂上油脂。用罐吸拔后, 一手握住罐体, 略用力将罐沿着一定路线反复推拉, 至走罐部位皮肤紫红为度, 推罐时应用力均匀,以防止火罐漏气脱落。 c留罐:将吸拔在皮肤上的罐具留置一定时间, 使局部皮肤潮红, 甚或皮下瘀血呈紫黑色后再将罐具取下。 d排罐:沿某一经脉或某一肌束的体表位置顺序成行排列吸拔多个罐具。 2.2.2  针罐法 刺络拔罐:在用皮肤针或三棱针、粗毫针等点刺出血, 或三棱针挑治后, 再行拔罐、留罐。起罐后用消毒棉球擦净血迹。挑刺部位用消毒敷料或创可贴贴护。 2.3  起罐方法 2.3.1  一般罐:一手握住罐体腰底部稍倾斜, 另一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边缘的皮肤, 使罐口与皮肤之间产生空隙, 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 * 3.施术后处理 3.1  拔罐的正常反应 在拔罐处若出现点片状紫红色瘀点、瘀斑, 或兼微热痛感, 或局部发红, 片刻后消失, 恢复正常皮色, 皆是拔罐的正 常反应, 一般不予处理。 3.2  拔罐的善后处理 起罐后应用消毒棉球轻轻拭去拔罐部位紫红色罐斑上的小水珠, 若罐斑处微觉痛痒, 不可搔抓, 数日内自可消退。 起罐后如果出现水泡, 只要不擦破, 可任其自然吸收。若水泡过大, 可用一次性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