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大理评事王墓志铭柳子厚墓志铭贞嚁墓志铭祭河南张员外文节选
试大理评事王墓志铭 柳子厚墓志铭 贞嚁墓志铭 祭河南张员外文
节选
序 言
时下,人们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热点,大都重诗词而轻散文。但
张小平君却倾其心力于唐宋散文研究,编撰了《唐宋八大家散文读本》一
书,可以说是另辟通途而慧眼独具,不仅启迪了广大读者的审美智慧,而
且进一步为现代文学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反思和借鉴。
“唐宋八大家”的名称由来已久,并非唐宋人命名,而是由明人提出。
明初朱右(字伯贤)编撰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
洵、苏轼、苏辙八人散文,原名《八先生文集》。后来明代唐宋派古文家唐
顺之撰《文编》,其唐宋散文部分,专录上述八家。嗣后,推崇唐顺之的茅
坤,干脆据此编为《唐宋八大家文钞》。茅坤此书,影响久远,习文之士,
无不研读,从此,“唐宋八大家”的名称,为古今之士认同,并成为中国古
代优秀散文的杰出代表。
八大家是时代的结晶,是唐宋古文运动的骄子,他们是一批受时代陶
熔而同时又想改造时代的人物,古文(散文)创作是他们的骄傲,八大家
是唐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所谓“古文”,与“今文”(即骈文)
是一对矛盾,古文运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变六朝骈文无病呻
吟的作风为有思想有内容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现实精神;一是变
六朝堆砌辞藻、专事涂泽、讲究骈偶、推敲声律为不拘一格的直言散体,以
便更加自由地反映生活。从本质上说,这不仅是文体的改革,而且是唐宋
进步的知识精英,企图打破贵族大地主垄断思想文化的一种努力,是当时
统治阶级内部反对旧思想、建设新文化的革新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
此,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八大家的古文理论及其成功的艺术实践,推动了
新文学的发展,迎来了散文创作的黄金时代。
八大家是唐宋领袖文坛的风流人物。他们的散文,富有独创的艺术
魅力,无不闪烁着现实的光辉和震撼人心的力量。其关键何在?我想,首
先是先进的思想指导与理论支撑,指的是作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和
愤中形外的激情。所谓“先进”,在此具历史性,是相比较而成立的概念。
唐宋八大家,大都提倡“文以明道”,今人或视为迂腐,以为儒道僵化教
条,窒息了文学的生机。但事实不然,唐宋八大家之所谓“道”,若置于当
时的历史发展之中,自会明白其不同于先秦儒家的孔孟之道,更不同于汉
儒经学之道,而实是针对现实,有为而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而各道其所
道。古文家的“文以明道”,与宋代理学家的“文以载道”,虽仅一字之差,
但性质判然有别。“载道”云者,文学纯是工具,是道这部思想机器中的
齿轮与螺丝钉,毫无独立存在的价值。“明道”则不然,无文则道无以明.
也就是说,文学的艺术发展是道得以明的根本。在道与文的关系中,古文
家兼顾二者而偏重在文。退一步说,即使仅就道的性质而言,唐宋八大家
之说也自具有一定的先进性。韩愈曾从突破传统之道的角度着眼,提倡
“言之有物”的“不平则鸣”(《送孟东野序》),要求文学反映生活中的矛
盾斗争,并且必须保持真诚的激情。柳宗元也指出:“乃知文者以明道。”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道之及,及乎物而已耳。”(《报崔黯秀才书》)柳
文之道,是反映生活现实的“及物之道”,也就是“有益于世”的“辞令褒
贬”。通过“文以明道”理论观念的指导,推动文学投身于现实激流之中,
从而具有强烈的现实性,这就是韩柳散文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之所在。
欧阳修领袖北宋中期以后的文坛,他提倡“道胜文至”与“事信言文”
之论。其《答吴充秀才书》云:“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
甚者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者鲜也。”在
这里,欧阳修认识到道与文的辩证关系,他既反对华而不实的空头文学
家,同时也否定了毫无文采的道学面孔。对于那些空喊口号却“弃百事
不关于心”的文学家,他极尽嘲讽之能事。欧阳修之所谓“道”,重在关心
并且以文来反映百姓日常生活的“百事”,这样,其文与道,就具有了很强
的现实性与实践意义。
曾巩指出文章“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其文必足以发难显之情”
(《南齐书目录序》),同样强调了道与文的辩证关系。王安石是热心改革
的政治家。他在《上人书》中说:“尝谓文者,礼教政治云尔”,认为“所为
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强调文章写作必须为现实政治服务,其崇实
尚用的现实精神突出。至于“三苏”父子兄弟,老苏(洵)虽崇尚战国纵横
家,但仍然不离儒者之言,不过是变换“道”与“文”关系的传统说法,标举
“有为而作”,这与韩柳欧王并无本质的差别。有其父乃有其子,大苏
(轼)更把老苏的精神发扬光大。他认为“道可致而不可求”,如南人多善
游没水,是因其“日与水居”然后能“得水之道”的缘故(《日喻》)。他扩
展了儒道,强调其现实的实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海南省通信网络技术保障中心招聘事业编制人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pdf
- 海上作战与三十六计(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网课章节测试答案.pdf
- 免费党建课件ppt5篇.pptx VIP
- J06J106 烧结非黏土多孔砖夹心墙构造.docx VIP
- (高清版)ZT 0170-2020 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pdf VIP
- (高清版)DB36∕T 1643-2022 健康体检机构运行管理规范.pdf VIP
-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全套教学课件.pptx
- 测试部门年终总结PPT.pptx VIP
- DB2224_T 5-2023 朝鲜族橡子凉粉制作技术规程.doc VIP
- 钛材产品手册.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