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介绍与安全问题.pdfVIP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

转基因时代的食品安全问题 张道锋 上海交通大学 农业与生物学院 2013 年10月24 日 目 录 一.转基因食品概述 二.转基因作物的种类 三.转基因作物种植概况和发展趋势 四.转基因作物的优势和潜在危害 五.转基因食品的评测与检测 六.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一.转基因食品概述 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GMF) 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 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 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 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 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从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烟草)于1983年诞生, 到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制的延熟保鲜转基因西红柿 1994年在美国批准上市,转基因食品的研发迅猛发 展,产品品种及产量也成倍增长,有关转基因食品 的问题日渐凸显。 转基因作物主要以抗除草剂、抗虫和多基因复合性 状为主。 转基因作物研发的标志性事件 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斯坦利·科恩教授(Stanley N.Cohen)首次开发 成功转基因技术。 1983年,世界首例转基因植物--抗病毒转基因烟草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培 育成功,标志着人类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农作物的开始。 1986年,转基因农作物在美国获得批准进入田间试验。 1994年,美国Calgene公司培育的延熟保鲜转基因番茄被美国农业部和 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商品化生产,这是被批准上市的世界第一例转基 因作物。 1996年,转基因抗虫棉花和耐除草剂大豆在美国获批大规模种植,种植 面积为170万公顷;此后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每年以两位数的速 度增长。 1997年,转基因作物开始在南美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大规模推广种植。 2005 年,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从最初的6个增加到21 个。 2006 年,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首次超过1亿公顷,达到1.02亿公 顷,种植农户数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1996年到2006 年的累计种植面积 超过了5亿公顷,达到5.77亿公顷,实现了60倍的增长。 2007 年,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发展中国家数首次超过了发达国家数,分别 为12个和11个,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是工业化国家的三倍(21% 比 6%);同时,从转基因作物种植中受益的发展中国家的小农人数也首 次突破1千万。 2009 年,中国政府批准抗虫转基因水稻和转植酸酶基因玉米获得安全证 书。这被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主席Clive James誉为“是一项 里程碑式的决策”。 然而,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还存在不 成熟和不确定性,国际上对于转基因农作物及其 食品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09 年11月 ,中国有关部门批准水稻(水稻“华恢一号”和 “Bt 汕优63”) 、玉米的商业化种植安全证书,更 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转基因与杂交的区别 本质 自然发生概率 发生的方法 转基因 是不同不同界门纲目 0 农杆菌介导转 科之间的物种。亲缘 化法、基因枪法; 关系很远 花粉管通道法。 杂交 是在多发生同种、同属 基本尊重了自然界的生物遗 生殖细胞相互融合 或 传规律,是比较保守的育种 技术;体细胞杂交 同科物种之间,亲缘关 手段,不会发生跨界(动物、 技术。 植物、微生 系很近 物、病毒等生物界)之间。

文档评论(0)

kfcel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