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时期传染病流行的的特点及预防控制
新时期传染病流行的的特点及预防控制
摘要:传染病是各种致病病原体在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与多样化的传播方式。随着我国人口增长与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且由于食物全球化、生态全球化、微生物变异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对传染病也只能起到预防控制,并不能做到及时处理。特别是在新时期下,原来的传染病尚有复发、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这都给卫生免疫工作带来艰巨的任务。本文对新时期传染病的流行特点进行阐述,梳理出当前我国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并通过大力宣传、全员参与及加强监测、健全机制、加强检疫等措施,以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关键词:新时期;传染病;流行特点;流行情况;预防控制对传染病的控制一直是热议话题,也是由古至今的攻克难关,因为只要感染上了传染病,就会导致影响身体健康,丧失生命,而且还会对社会安稳带来重大影响。从人类发展史历程看传染病,流感、鼠疫、霍乱、天花等曾猖獗流行,严重锐减了当时当地的地区人口,影响了当时社会经济,给人们带来恐慌。如1347~1351年欧洲的鼠疫,造成传染区死亡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1/3;1917~1918年的世界大流感让全球7亿多人被传染,虽然经过及时有效治疗,但也死亡了2000万人。在不断发展的今天,虽然医疗技术及卫生防疫不断进步发展,但我们仍时刻与传染病做斗争,不可掉以轻心。
1新时期传染病流行特点
自20世纪以来,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人们生活卫生营养条件得到改善提高,人们对传染病的认识与对抗菌药物、免疫制剂的应用也不断得到重视与发展,使传染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都得到明显控制,减少了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如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消灭天花。然而,近年来传染病却又回升趋势,当前流行及爆发的传染病事件不断,一些原来以为得到控制的传染病复燃,如白喉、结核病、疟疾、霍乱等,又重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同时,新时期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这让传染病防治工作面临挑战。
1.1病原体基因发生突变由于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导致各种传染病病原体发生变异,进而对抗菌药物产生要药性。如1970来以来结核病再度复发,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进入结核病紧急状态。就我国而言,结核病位于法定传染病病死率之首,在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病学抽样表明,我国15岁以上人群结核病患病率为66/10万,防治情况态势严峻。同时,由于病原体的变异,使得毒离越加犀利,疫苗的防治效果下降,出现了传染病大流行,如2009年的甲型HlNl流感。
1.2 传染性强,传播方式复杂新时期的传染病传播方式均较为复杂,且传染性强。如通过飞沫传播的SARS,通过水传播的O139 霍乱,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西尼罗病毒脑炎,等。近年来,传染病的传播方式越加复杂化,如2003年英国选拔一名因为输血感染疯牛病的病例。
1.3 与动物关系密切当前传染病与动物关系密切相关,一些疾病事先在动物群体传播,但在发生基因变异后具备在人群传染的能力,如莱姆病、肾综合征出血热、西尼罗病毒脑炎、疯牛病、禽流感、艾滋病等。
2新时期我国传染病流行情况
2.1 已存在或流行的传染病我国当前已记录在案及正在流行的传染病有艾滋病、H7感染、空肠弯曲菌腹泻、O139型霍乱、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大肠杆菌O157新型肝炎、非典型性肺炎、猪链球菌感染、EV71病毒感染、甲型H1N1流感,等。现详细论述下几种我国流行传染病。①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在2009年3月由墨西哥爆发疫情并逐渐向全球蔓延,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及流动性人口频繁,在2009年5月11日就出现首例输入性病例,5月29日就在我国相继出现甲型H1N1流感的二代病例。最后,截止2009年11月13日卫生部公布出我国所有省市累计出现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李冰高达65927例,经过抢救无效死亡43例。②非典型性肺炎。非典型性肺炎(SARS)在2002年11月16日于我国广东首发,并在次年2月在广东省爆发,最后迅速蔓延内陆地区及国外。截止2003年8月16日,卫生部累计出内地感染SARS高达5327例,死亡349例。同时,由于SARS的爆发,相关部门对疫情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对病情评估不足还导致了物价哄抬及攻击政府言行等社会安全突发事件。③H5N1型禽流感。H5N1型禽流感于1997年5月在香港首发,在2005年湖南湘潭确诊2例人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例,随后各省市陆续出现。截止2010年12月,共有40例人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例确诊,死亡26例,病死率65.0%,高于全球59.3%的水平。
2.2 重新出现的传染病疫情上升明显当前,我国防疫在面对新的传染病时,还要面临再次复查且呈上升趋势的传染病,如麻疹、结核病、脊髓灰质炎及性病等,预防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3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