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水平对以英语为外语的中国学生英语句法处理的影响——基于ERP的一项研究-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docxVIP

二语水平对以英语为外语的中国学生英语句法处理的影响——基于ERP的一项研究-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语水平对以英语为外语的中国学生英语句法处理的影响——基于ERP的一项研究-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

摘 要 第二语言习得的最终水平通常会受许多不同的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分别对 语言的不同层面,如句法,语义,语音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起始年龄和 第二语言的水平这两个因素在句法上的影响被研究者讨论得最多。自上个世纪 60 年代开始,关键期假设理论使年龄因素成为第二语言研究者的关注热点,相对于 年龄因素而言,对于二语水平因素的关注明显少得多。近些年来随着认知科学的 飞快发展,人们开始倾向于关注二语水平这一因素对第二语言句法处理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年龄起始因素可能不是二语学习者能否达到接近于本族 语者句法处理的决定力量。研究开始发现,对于高水平的二语晚学者同样可以达 到接近于本族语者的句法处理水平。但是,之前的研究大部分都是针对于母语和 二语同属于印欧语系的二语学习者。很少的研究是针对于母语为东方语言的,以 英语为外语的中国学生。因此,本研究以英语为外语的中国学生为对象,试图探 究二语水平对句法处理的影响,从而为二语水平这一因素对于二语句法处理的影 响寻找更丰富的证据。 本研究是基于 Rossi et al (2006)的实验模式,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 研究以英语为外语的中国学生在处理主谓一致句子时的句法处理情况。经过两轮 的水平测试,分别选出了两组以英语为外语的中国受试:15 个英语高水平的晚学 者和 15 个英语低水平的晚学者(两组受试学习英语的起始年均大于 12 岁)。正式 实验中记录 30 位受试阅读含有主谓一致违反的句子时的脑电波,离线分析呈现的 ERPs 成分,进而得出两组受试在处理主谓一致违反情况时候的脑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1)以英语为外语的高水平晚学者与低水平晚学者在处理主 谓一致违反情况的时候,出现了不一样的 ERPs 效应。(2)在处理主谓一致违反 情况的时候,以英语为外语的高水平晚学者出现了类似于本族语者的 ERPs 一般 模式,LAN 和 P600;而对于以英语为外语的低水平晚学者则没有出现 LAN,只出 现了一个代表语义加工困难的 N400 和一个不明显的 P600。(3)二语水平影响英 语主谓一致结构的句法处理。 本研究为二语水平因素在句法处理上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研究表明,对 于二语晚学者而言,二语水平高的晚学者同样可以在句法加工上产生和本族语者 类似的加工机制。 关键词:二语水平,年龄因素,句法处理,ERPs ABSTRACT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that have varying impact on the different language domains, such as syntax, semantics, and phonology. Among these factors, two have been heatedly discussed especially in the syntactic domain: the age of L2 acquisition (AOA) and the level of L2 proficiency. The famous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made AOA a hot issue especially in syntax domain since 1960s whereas the L2 proficiency has received less attention until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in recent years. Large evidence has showed that AOA might not be the driving force in determining the native-like syntactic processing and late L2 learners with high L2 proficiency might show native-like syntactic processing patterns. However, the previous studies have involved English and other Indo-European languages as subjects’ native language (for instance, German, Dutch, and Spanish), second language, or foreign language.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processing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