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氧化碳驱替页岩气的机理研究-土木工程专业论文
摘 要
已有很多学者对页岩的吸附、解吸及驱替进行研究并取得相应成果,对未来 页岩气开采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但以往有关页岩的吸附、解吸及驱替试验采用 的样品为颗粒状,严重破坏了页岩原始结构,无法真实地反映实际储层情况。为 真实反映储层条件下的页岩吸附、解吸及驱替性能,本文试验中采用直径 50mm, 高 100mm 的大岩样页岩并对其施加一定的体积应力,岩样内保持页岩原始地质 结构,与颗粒状页岩相比,能真实模拟储层结构条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 项目(项目批准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项目(项目批准号: NCET-09-0844)资助下,针对储层条件下页岩的吸附解吸性质及驱替提高页岩气 采收率的部分影响因素开展了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研究成果:
①本次试验样品为圆柱形页岩岩芯,为块状,其内部保持页岩储层原始结构, 试验时对岩心施加一定的轴压和围压,并采用水浴方式恒温,以模拟相应页岩储 层环境,确保试验能更为真实地反映页岩储层吸附、解吸、驱替性质。
②基于大量室内页岩岩芯吸附过程试验,详细分析了甲烷和二氧化碳在页岩 岩芯内运移、吸附过程,认为吸附过程为渗透、扩散、吸附、解吸的综合过程; 解释了随时间推移,吸附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吸附前期以渗透、吸附为主, 后期以扩散、吸附为主,气体在页岩储层内渗透作用相对扩散作用要快很多;详 细分析了页岩岩芯在吸附过程中吸附变化曲线出现“阶梯状”、“负吸附”现象, 认为出现上述现象是由于吸附量增大导致岩芯内部孔隙结构发生变化的结果。
③通过对不同温度、不同页岩岩芯对甲烷的等温吸附曲线对比,发现这些曲 线变化趋势相同,吸附量随压力升高而增大,且在相应压力点出现吸附量急剧上 升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压力点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通过对页岩岩芯吸附、解 吸曲线对比分析,发现岩芯解吸曲线滞后于吸附曲线,并从甲烷在页岩储层内赋 存形式、吸附形式和分子能量三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详细分析。
④通过对同一页岩岩芯样品不同温度下等温吸附曲线对比分析,探讨温度对 吸附的影响,发现温度与吸附量相关性较差,并对此现象进行详细分析,认为岩 芯在吸附膨胀、解吸收缩循环作用及体积应力共同作用下,页岩内部结构发生变 化导致吸附量变化,表明保留页岩原始结构的岩芯的吸附性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与颗粒状相比,吸附性质更具不稳定性。
⑤通过对不同页岩岩芯样品在相同温度下的等温吸附曲线的对比分析,探讨 页岩储层各向异性对吸附的影响,发现不同样品的吸附量不同;对同一样品进行 不同气体(CH4、CO2)吸附试验对比分析,发现吸附相同时间,CO2 的吸附量大
于 CH4,且 CH4 的吸附平衡时压力大于 CO2,由此判断页岩岩芯对 CO2 的吸附性
大于 CH4。
⑥将本次页岩岩芯吸附试验结果与相同试验温度下煤颗粒、页岩颗粒及页岩 小试件吸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从岩石结构方面详细分析了吸附量差异及吸附 曲线形态不同的原因,表明页岩试验样品尺寸对其吸附能力影响较大,认为随试 件尺寸增大,页岩储层不均匀性越明显,越能真实模拟储层条件。
⑦采用 Langmuir 模型、Freundlich 经验公式、BET 模型、微孔填充 D-R 模型、 Langmuir-Freundlich 模型和最优化体积填充 D-A 模型对本次吸附解吸试验数据进 行拟合分析对比,探讨页岩岩芯对甲烷的吸附机理,拟合结果表明:Freundlich 经验公式相关系数平均值为 0.95635;D-R 模型相关系数平均值为 0.96559;D-A 模型相关系数平均值为 0.97963,以上三种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其中 Freundlich 经 验公式中参数物理意义不明确,不能表征吸附机理,由此认为甲烷在页岩岩芯内 的吸附机理主要为微孔填充或体积填充。
⑧基于页岩岩芯驱替试验数据,并对岩芯驱替过程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 阐述,认为驱替是渗透、扩散、竞争吸附的综合过程;对不同温度、驱替方式的 驱替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温度、驱替方式对驱替效果有影响,且驱替方式影响较 大;对不同体积应力下的驱替结果对比分析,发现体积应力对驱替效果几乎不影 响;对置换比的计算进行讨论,并阐述了新的计算思法,使该参数更能准确的表 征 CO2 的驱替能力。
关键词: 页岩岩芯,页岩气,二氧化碳,吸附/解吸,驱替
ABSTRACT
Adsorption, desorption and displacement of shale is studied by many scholars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these researches have a great practical val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串并联补偿式UPS并联变流器的设计与实现-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论文.docx
- 串扰约束的全光网波长路由分配算法研究-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docx
- 串珠镰刀菌致小腿溃疡1例研究-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论文.docx
- 串珠镰刀菌致小鼠局部皮肤感染实验研究-皮肤性病学专业论文.docx
- 串并联谐振变换器在高压电源中的应用-电气工程专业论文.docx
- 串级系统的预测控制设计与性能分析-控制工程专业论文.docx
- 串联储能电源组均衡电路及其总线控制研究-电气工程专业论文.docx
- 串联储能电源组均衡电路及其总线控制研究电气工程专业论文.docx
- 串联动力电池六单体直接均衡器研究-电气工程专业论文.docx
- 串联储能电源直接均衡技术的研究-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论文.docx
- 二氧化碳驱沥青质沉积影响下多孔介质中渗流规律研究-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论文.docx
- 二氧化碳驱采出水中结垢机理研究-应用化学专业论文.docx
- 二氧化碳驱采出水汽提脱碳技术研究-土木工程专业论文.docx
- 二氧化碳驱采出液气液分离技术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论文.docx
- 二氧化钒纳米线的制备与M相研究-材料学专业论文.docx
- 二氧化钒薄膜的制备及其在太赫兹器件中的应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docx
- 二氧化钛、二氧化锡铌酸盐柱撑型光催化材料的制备与表征-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论文.docx
- 二氧化钛、氧化锌纳米棒阵列制备、改性及其光电化学性能研究-无机化学专业论文.docx
- 二氧化钛中空微球的制备及应用研究-应用化学专业论文.docx
-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掺杂改性研究-制药工程专业论文.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