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渔业资源修复工程建设规划.docx

陕西渔业资源修复工程建设规划.doc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陕西渔业资源修复工程建设规划

陕西省渔业资源修复工程建设规划 (2011-2015年) 一、前言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修复工作。2006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明确要求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加大增殖放流力度;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实行休渔禁渔、强化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作了重要部署。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精神, 2007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通知》指出,陕西作为一个内陆渔业省份,存在着水域污染面积扩大和污染程度加重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威胁着大鲵、秦岭细鳞鲑、川陕哲罗鲑等珍稀水生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繁衍。可见,加强水生生物养护和水生生物资源修复已经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为宏观调控和综合管理全省渔业资源修复工作,科学划定保护区和资源增殖区域布局,提升全省渔业资源修复工作效率,《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制定本规划。 二、背景 1、我省社会经济和渔业发展情况 陕西地处中国腹地,是一个欠发达的内陆省份,但又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发优势,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之便,对西部地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挥着重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陕西地形南北狭长,横跨温带、暖温带、亚热带三个气候带以及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复杂多样的地形,差异明显的气候,形成繁多的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十分突出。特别是陕南秦巴山区,处于南北气候交汇带,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水生生物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中国动植物资源的天然宝库。 十一五以来,我省渔业生产迅速发展,至2010年底,全省养殖水面达到53.5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9.3万吨,渔业经济总产产值达到27.3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2、我省水域情况 陕西河流以秦岭为界,分为两大水系。秦岭以北,除陕北少数内流河外,均属黄河水系,其流域面积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3%。其中黄河干流在陕境全长为715.6公里,河宽由3公里扩展至18公里。黄河干流韩城市禹门口至潼关县段是黄河中游著名的鱼类产卵场。渭河、北洛河、汾河等主要支流皆于此段注入黄河,众多的入河口与广阔的黄河滩湿地,构成了适应多种水生野生生物繁衍生息的天然生态环境。主要支流有:渭河全长818.0公里,北洛河680.3公里,泾河455.1公里。秦岭以南,除洛河外,均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5%。主要河流有汉江、嘉陵江、丹江等。其中汉江为长江的最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西南部宁强县的米仓山,东南流经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和中部,在武汉市入长江,全长1,532公里,流域面积174,000平方公里。汉江流域降水丰富,水量充盈。上游流经汉中盆地,水流湍急。中游丹江口以下进入平原,流速骤减,多沙洲和卵石滩。下游进入江汉平原,水流平缓,曲流发达,同长江之间河港纵横交错,是中国大陆的一条未被污染的河流,其清洁的水流可以直接饮用。因此,汉江干流为我国南水北调备用水源,而汉江支流丹江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 目前重点实施的四大环保工程,如渭河干流综合整治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环保科技产业化推进工程等,有效地控制了江河水域污染,改善了水域生态环境。这些项目的投入使用将会使渔业的天然生产潜力得到提高,为渔业的产业结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 3、增殖放流与资源养护面临的突出问题 多年来,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视下,我省在水生生物养护修复方面投入了一些人力、物力和财力,做了许多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渔业资源衰竭的趋势,减轻了环境恶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但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水域污染事件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局部区域渔业水域污染比较严重。主要污染物为氮、磷等。具体特点是河流、水库、湖泊水域主要受总氮、总磷等的污染,污染范围逐年下降,但个别地方总磷超标有所上升。 二、水生生物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力度不够,种质资源保护乏力。由于长期养殖的结果,鱼苗质量有所下降,养殖场近亲繁殖的退化后代部分返回自然水域,将退化的遗传因子带入自然繁殖群体,有可能导致天然基因库的破坏,加之部分生产者只注重短期行为,对水产原、良种资源过度开发,多个优质种类处于濒危、灭绝或已不能形成资源量。 三、工程建设项目缺乏对水生生物养护的内容,工程建设水域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如水电工程建设、采砂作业、建桥、护堤建坝等,由于缺乏规划和补救措施,造成大部分江河隔断,导致了鱼类栖息地变异,破坏了鱼类的洄游通道,破坏了鱼的洄游规律,使其生长、繁殖、摄食等正常活动不能进行,导致水生生物资源衰退速度加快,鱼类资源补充群体不足。 四、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渔业资源的衰退程度不断加剧,捕捞对象中的优质品种比重降低,水生生物种间平衡被打破,种群替代加速,平均营养级下降,渔获物低龄化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