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 2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 语文版.pptVIP

八年级语文 2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 语文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语文 2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 语文版

* 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即杜甫在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亲戚朋友帮助维持生活。这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里的浣花溪边找到一块荒地,盖起了一间茅屋,总算有了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 车辚辚,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复习 作者 讲课 小结 升华 练习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杜甫及杜诗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 ;其诗直接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人称“诗史”。 以古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 与李白和称为“李杜”。 “歌行体”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听录音。 要求:(1)注意字音 (2)把握感情基调 (3)注意节奏、重音语速 名家朗读 节奏划分: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3、诗人为何长夜难眠呢?(仅仅是因为屋漏屋寒么?仅仅是因为个人之忧么?更主要的应是 ———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理解诗意 诗歌翻译 深秋八月,狂风怒吼,卷走了我的草屋上的几层茅草。茅草飘飞,飞过浣花溪,散落在江边,高的挂在高大树林的枝头,低的落在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无力,竟狠心这样当面做盗贼,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我喊得唇焦口燥再也喊不出声来了,只好回来靠着手杖自己叹气。 一会儿狂风停息,乌云像墨一样黑,秋日的天色灰蒙蒙的接近黄昏。被子用了多年冷得像铁一样,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因为屋顶漏水,床上没干燥 的地方,而雨水还像麻线一样不断流。自从安史之乱之后,自己睡眠就不好,漫漫长夜浑身沾湿,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呢? 如何才能得到千万间宽大的房子,彻底庇护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高高兴兴的,在狂风暴雨中也不会倾倒,安稳得像山岳一样呢?唉!什么时候,我的眼前能一下子出现这种宽大的房子,即使我的茅屋被狂风吹破,我自己被冻死了也心甘情愿! 品读全诗 第一节赏析: 1、作者用哪个词语来描写秋风? (怒号) 2、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或是“凶猛”等词语呢? (“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同时,它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3、“卷”和“吹”相比较,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哪个词更好? ( “卷”字好。即形象又有力度。) 4、后面的动词还有哪些?其用法有什么好处? (还有:“飞”——“洒”——“挂”——“飘转”——“沉” 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场面。) 第二节赏析: 1、落在地上的茅草拾回来还是可以修理茅屋的。可是 被一群顽童抱跑了,诗人着急了。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 无力”,可是当时杜甫写作此诗的时候才49岁啊,为什么用 了一个“老”字呢?是不是用得不正确呢? (诗人饱经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 3、“归来倚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 一叹自己的不幸遭遇。 二叹和自己一样的无数穷苦人的悲惨命运;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2、群童为何抱茅? (本身也是苦孩子,用茅草盖屋或拿回家当柴烧,也许是 调皮。也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 与其说是生孩子的气,到不如说是生社会的气,动乱的 社会造成人民贫困、灾难。) * *

文档评论(0)

book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