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7《短文两篇》导学案(无解答)(新版)新人教版.docVIP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7《短文两篇》导学案(无解答)(新版)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7《短文两篇》导学案(无解答)(新版)新人教版

PAGE PAGE 6 27、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3、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学习方法】朗读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答谢中书书 环节预设:导入2分钟、朗读5分钟、独学及小组交流15分钟、展示18分钟 模块一:预习反馈 一、走近作者、作品 1、文体常识 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日“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可以抒情,如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2、文学常识 (1)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答谢中书书》,描绘的就是他隐居地的景色,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2)谢中书, 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康乐, 即谢灵运(385~433)东晋时代的诗人,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又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客儿”。是南北朝时代与陆机齐名的诗人,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著有《谢康乐集》(系明人辑本)。 二、字词积累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与其奇者( )藻、荇交横( ) 三、初读感知 (一)、《答谢中书书》是一篇 体文章,主要内容是写 ,抒发作者 的感情。而《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 体文章,主要内容以 为主,抒发了作者是 的心情。 (二)、文意疏通,口头翻译课文。 (三)重点字词整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实是欲界之仙都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比较一下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1)晓雾将歇 古义: 今义: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 今义: 3、解释句中的多义词。 (1)欲:①夕日欲颓( ) ②欲穷其林( ) ③实是欲界之仙都( ) (2)奇: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③邑人奇之( ) (3)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②念无与为乐者( )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实是欲界之仙都。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模块二:合作探究(课内完成) 一、再次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及写作特点。 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哪一句? 2、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3、看看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二、我们的疑惑。 请同学们将独学或对学、群学中发现的小组未能解决的其他问题摘抄下来,与全班一起分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ok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