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无解答)4.docVIP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无解答)4.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无解答)4

PAGE PAGE 7 兴国三中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第 = 1 \* ROMAN I卷 选择题 (25×2=50分) 1.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②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④是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反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下列思想体现儒家民本思想的有 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④“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⑤“天下为主,君为客”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3. 实现教育公平,对每一个学生成才、对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意义重大。中国古代有一位思想家提出了类似的主张,下列图片与这位思想家有关的是( ) 4.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5.荀子说:“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下列能充分体现这一思想的历史文化遗产是( ) A.司南 B.都江堰 C.长城 D.乐山大佛 6.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百家争鸣局面消失 B.民间向学之风兴起 C.主流思想发生变化 D.西汉君主重用儒者 7.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 A.“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B.“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C.“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8.汉安帝永初三年,京师大饥,民相食。诏曰:“朕以幼冲,奉承洪业,不能宣流风化,而感逆阴阳,至令百姓饥荒,更相啖食。咎在朕助不逮。”据此看来,汉安帝信奉(  ) A.“因信称义”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三纲五常” 9.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即(  ) A.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 B.文化内容由综合宽容转向专制 C.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的空间 D.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10.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建议兴太学,正式弟子五十名,又增设无定额的旁听生,由郡国选择“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的少年充当。正式弟子和旁听生均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按等第任用。这表明当时(  ) A.学校教育与用人选官相结合 B.儒家思想发展成为官方哲学 C.官员选拔标准更侧重考试成绩 D.打破了贵族子弟世代为官局面 11.“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A.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B.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C.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D.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12.在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陆九渊集》卷三六《年谱》)所谓“教人”之法,也就是认识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鹅湖之会”争论的核心问题是(  ) A.达到“理”的本源和实现的途径之争 B.客观唯心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决定性地位 C.明清官方哲学的主导地位之争 D.“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联系 1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ok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