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媒体法学的教学内容设置..doc
媒体法学的教学内容设置
编辑。 本文就媒体法学教学的重要性,教学内容设 置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媒体法学教学内容
一、媒体法学的学科名称
在新闻传播学的各学科里,大概算媒体法学的名称最混 乱了,有媒体法学、媒介法学、传播法学、大众传播法学、 新闻法学、新闻传播法学等等,一些新办的新闻系甚至把这 门课程叫做新闻法规或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在英美法系国 家,有 “MediaLa w’’、“CommunicationL aw’’、“MassCommunica tionLaw”、“PressLaw ”等。名不正,则言不顺。学科名称 的混乱表明学科核心概念、理论体系和内容的混乱。任何一 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核心概念和理论体系,如法学的核心概念 是权利与义务,民法学的中心概念是民法,基本概念是民事 主体、民事行为、民事权利等,刑法学的中心概念是刑法, 基本概念是犯罪、刑罚等。0新闻媒体存在的理由和基本职 能是传播信息,而媒体传播的信息不仅仅是新闻信息,新闻 媒体上的内容除了新闻稿件外,还有商业广告、公益广告、 文学作品,影视剧等非新闻信息,所有这些信息传播的载体 或主体都是媒体。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用媒体法学这个概 念较合适,能够准确、全面覆盖这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媒 体法学研究对象是媒体法,基本概念是媒体和传播。媒体法 是调整媒体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 法人的合法权益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开设媒体法学的重要性
新闻院系是培养记者编辑等新闻工 的摇篮。一般而 言,今日的新闻院系学生就是明天的新闻工 。在新闻院 系开设媒体法学课程,直接影响到未来的新闻工 的实践。
开设媒体法学,学习媒体法知识,可以使新闻工 在 工作中避免侵害他人的权利,规避新闻纠纷。自从第一起新 闻诉讼即1983年杜某诉沈涯夫、牟春霖新闻诽谤罪以来, 新闻侵权案件频频发生,许多新闻媒体和新闻工 都被推
上了被告席。随着新闻体制的改革和民众法律意识的增强, 笼罩在记者头上的无冕之王的光环被消解,新闻媒体不再具 有以前的那种神秘色彩和威严感。新闻媒体和新闻工 与 普通的法人和公民一样,都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一旦自己的 权益被新闻记者或媒体侵害,人们不再慑于媒体或记者的光 环而忍气吞声,而选择司法途径解决。因此,新闻工 必 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新闻活动,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 权利。通过学习媒体法学。新闻专业学生可以掌握必要的法 律知识,在将来从事新闻活动时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避免 新闻侵权的发生。
开设媒体法学,学习媒体法知识,可以使新闻工 掌 握如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知识。在已经发生的新闻权
诉讼中,有一部分是针对媒体和 的恶意诉讼。这些恶意 新闻侵权诉讼给媒体和 不仅带来了物质损失。还造成了 巨大的精神损害,严重干扰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秩序。典型 的例子是徐州市作家袁成兰被吴敢起诉名誉侵权案(19 93—1997年)。在两审败诉后,袁成兰愤而向江苏省高院申 诉,终获成功。但是,这个旷日持久的官司给袁成兰带来的 是“虽胜犹败”:“我为了一篇93 3字的杂文,打了 1154天 官司,受了27796小时的煎熬,今天赢了官司,只能算是惨 胜。”败诉后的吴敢仍然能易地为官。恶意诉讼还导致舆论 监督止于诉讼,造成了攻守关系的转变。批评报道发表后, 媒体和 本来是进攻者,但是一到法庭,这个关系就颠倒 过来了。为了应对这些恶意诉讼,新闻工 必须学习媒体 法学,学会维权。
开设媒体法学,学习媒体法学知识,有利于新闻工 宣传法治观念,普及法律知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但是旧前国人的法律知识贫乏, 权利与义务意识淡薄,新闻媒体应该义不容辞地担负宣传法 治观念的使命。启蒙者必须先自我脱味,为了完成这个使命, 作为未来的新闻工 ,新闻院系的学生应该学习媒体法学。
开设媒体法学,学习媒体法学知识,可以使新闻工 防止犯常识性错误。一些新闻工 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 不习惯用法律思维和逻辑来分析新闻传播活动中的法律问
题。在采写稿件中时常出现法律用语不准确,对法律程序的 阐述不正确的现象。比如一些记者在新闻稿中把“农村村民 委员会主任”叫“村长”,把“犯罪嫌疑人”称作“罪犯”, 将“询问证人”写成“讯问证人”。n年1月11日某报一则 标题为《非法驾培遭罚不服两度上诉,法院终审维持判决》 的新闻标题中使用了 “两度上诉” 一词。这个用词犯了法律 性错误。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对上诉的判决不能再提起上 诉。第一次称“起诉”,对一审判决不服,可以“上诉”。把 “拘留”说成“拘役”,把“扣留”说成“拘留”,把人大代 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说成“学习”,把未定罪的犯罪嫌 疑人称为“罪犯”,把“罚款”写成“罚金”,“缓刑”写成 “缓期”,“侦查”写成“侦察”等等。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