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6《三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VIP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6《三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6《三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PAGE PAGE 3 三峡 年级科目 八年级语文 课题 三峡 主备人 审核人 初二语文组 总课时数 教学 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抓住特点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重点 难点 学习抓住特点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 学 过 程 一、前置练习,积累知识 1.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他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写了《水经注》。这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风光之美,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 3.根据拼音写汉字或为加点字注音。 yǐn( )天bì( )日 tíng( )午 xī( )月 沿sù( ) 乘( )奔yù( )风 飞漱( ) 素湍( ) 绿tán( ) 绝巘( ) 回清倒( )影 清荣jùn( )茂 空谷传( )响 长xiào( ) 二、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三峡美景是其中之一,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美丽的三峡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齐读)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三峡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三峡》。(板书课题及作者)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读文章,解决字词 (1)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读准课文字音。 (2)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注意难读易错的字音和停顿 (3)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二、二读课文,疏通文意 (1)重点字词解释: 略无阙处(毫无) 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隐天蔽日(隐蔽天日,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夏水襄陵(漫上) 不见曦月(太阳) 沿溯阻绝(断) 或王命急宣(有 ) 虽(即使)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不以疾也(不如) 绝巘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飞漱其间(冲刷)良多趣味(确实) 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林寒涧肃(寂静) 空谷传响(回声) 故渔者歌曰(所以) (2)重点句子翻译: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四、归纳总结,提升能力 三读课文,理解内容 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文章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思路清晰。写景时动、静结合。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   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2.为什么描写山势只有寥寥数的笔勾勒?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文章着重描写山高峰峻以及由此带来的江水四季变化。夏季是水旺的时候,秋季是水枯的时候。夏、春冬、秋的记叙次序,是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并不是一般性的略写处理,以写景为主要内容的三段文字,是以“水”为线索贯穿起来的。 五、当堂检测,检查效果(见互动) 教学反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ok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