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 2008(修订版).doc
.
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WS 214-2008)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报告。
2术语和定义
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流行性乙型脑炎 Japanese encephalitis,JE
是由乙型脑炎病毒( Japanese cncelphalitis virus,JEV,简称乙脑病毒)引起的,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也称日本脑炎。简称乙脑,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经蚊媒传播。流行于夏秋季。
2.2
脑膜刺激征 meningeal irritation sign
炎症刺激脊髓神经根,由其支配的相应肌群所出现的一种防御反应性肌痉挛现象。主要表现为颈强直、克尼格征(Kernigs sign)和布鲁辛斯基征(Brudzinskis sign)阳性等。
3诊断依据
3.1流行病学史
居住在乙脑流行地区且在蚊虫孳生季节发病,或发病前25d内在蚊虫孳牛季节曾去过乙脑流行地区。流行病学特征见附录D。
3.2临床表现
3.2.1潜伏期
一般为10d~14d,可短至4d,长至2ld。
3.2.2临床症状
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啧射性呕吐,发热2d~3d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重症患者可出现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或瘫痪等中枢神经症状,严重病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
3.2.3体征
浅反射消失、深反剂亢进。脑膜刺激征和病理反射阳性、痉挛性瘫痪或去大脑强直。可伴有瞳孔大小改变、血压升高、心率减慢等颅内压升高体征。
3.2.4临床分型
3.2.4.1轻型
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9℃;头痛、呕吐、精神萎靡,神志清楚,无抽搐,病程7d~10d。
3.2.4.2普通型
发热,体温39℃~40℃;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烦躁、嗜睡、昏睡或浅昏迷,局部肌肉小抽搐,病程约2周。
3.2.4.3重型
发热,体温40℃以上;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很快进人昏迷,反复抽搐,病程约3周,愈后可留有后遗症。
3.2.4.4极重型
起病急骤,体温在ld~2d内上升至40℃以上,反复或持续性强烈抽搐,伴深昏迷,迅速出现脑疝及呼吸衰竭,病死率高,幸存者发生后遗症几率较高。
3.3实验室检查
3. 3.1血象
白细胞总数多在(10~20) ×109/L,中性粒细胞可达80%以上。
3.3.2脑脊液
压力增高,外观清亮,白细胞计数增高,多在(50~500) ×106/L,早期以多核细胞增高为主,后单核细胞增高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
3.3.3血清学检查
操作方法按附录B进行,附录C提供的方法可供参考
3.3.3.1 1个月内未接种乙脑疫苗者,血液或脑脊液中乙脑病毒IgM抗体阳性;
3.3.3.2恢复期血清中抗乙脑病毒IgG抗体阳转和乙脑病毒中和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以上升高;
3.3.3.3急性期抗乙脑墒毒IgG抗体阴性,恢复期阳性。
3.3.4病原学检查
操作方法按附录A执行,病原学参见附录D。
3.3.4.1早期感染者脑脊液或血清中分离出乙脑病毒;
3.3.4.2检测出乙脑病毒的特异性核酸。
4诊断原则
4.1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后作出疑似诊断、临床诊断。
4.2碗定诊断须依靠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
5诊断
5.1疑似病例
符合3.1、3.2.2、3.2.3和3.3.1项者。
5.2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符台3.3.2项者。
5.3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同时符合3.3.3中任一项者;或临床诊断病例,同时符合3.3.4中任一项者。
5.4在临床诊断或确定诊断基础上,根据3.2.4进行临床分型诊断。
6鉴别诊断
主要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中毒性痢疾等鉴别。
附 录D(资料性附录)
乙脑的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D.1病原学
D.1.1分类
乙脑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
D.1.2形态结构
球形,直径约40nm,分子量4.2×106D。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有明显的嗜神经特性,该病毒基因组全长10 976个核苷酸,编码3个结构蛋白与7个非结构蛋白。
D.1.3分型
乙脑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基于乙弛病毒C/PrM基因亭列可以将乙脑病毒分为五种基因型,我国目前有Ⅰ、Ⅲ两种基因型乙脑病毒的流行。
D.1.4理化特性
乙脑病毒对常用的消毒剂(如碘酊、乙醇、酚)和有机溶剂敏感。
D.1.5诊断意义
检测到乙脑病毒特异性核酸或抗原、分离到乙脑病毒均可作为病原学诊断依据。
D.2流行病学
D.2.1传播媒介
蚊虫是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我国主要是三带睬库蚊。
D.2.2宿主及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