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习题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习题2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习题 一、拼一拼,写一写。 lú shān qún zi pù bù niǔ kòu ( ) ( ) ( ) ( ) liǔ xù róng máo qīn nì suàn zhàng ( ) ( ) ( ) ( ) 二、先用“心”字组词再选择合适的词填空。 心 1、只要我们上课( )听讲,就能够学到知识。 2、上次数学考试就因为我太( ),所以没有考到一百分。 3、班长总是很( )地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同学。 4、在妈妈的( )照顾下,我的身体很快就康复了。 三、先组词,再给这个字找个形近字并组词。 航( )____( ) 昵( )____( ) 裙( )____( ) 矫( )____( ) 四、在下面词语中找出不同类的一个写在后面括号里。 1、梅花 雪花 桃花 梨花 ( ) 2、外语 英语 日语 法语 ( ) 3、民族 汉族 傣族 藏族 ( ) 4、活泼 勇敢 狡猾 坚强 ( ) 五、注意关联词语,把句子补充完整。 1、因为他喜欢踢足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学校里,我们不但要学知识,_____ _______________ 3、即使身上压着沉重的石块,小草_________ ___________ 4、如果今天下雨了,_____________ _______ 六、缩写句子。 1、台上的演员开始表演精彩的节目。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站在枝头的小鸟突然张开翅膀飞向蓝蓝的天空。 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七、照样子,给下列句子换个说法,句意不变。 例: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这潮湿冰冷的地面不能睡。 1、你怎么能说这么难听的话呢?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这么好的人才我们怎么能不用呢? 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八、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我国明朝的李时珍(1518-1593),是世界上伟大的药学家。他的名著《本草纲目》,记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96则,先后被译成英、法、俄、德、日、拉丁等10余种文字,成为国际一致推崇和引用的主要药典。这部巨著不仅对医药,而且对生物、矿物和化学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李时珍的学术见解是高超的,他的分类方法符合现代的科学原则。该书于1596年问世,比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的《自然系统》要早一个多世纪。 ②李时珍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固然由于他批判地总结了前人的成果,“搜罗百氏”,旁征博引,参考八百余家;更主要的,还在于他忠心为百姓服务的精神。他认识到这项工作对百姓有利,因而用了近30年的时闭,三次改写,才最后成书。在写作过程中,他不辞辛苦,深入实际,“访采四方”,先后到河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收集标本与药材。他治学态度严谨,一丝不苟。例如,为了证实前人所说“穿山甲诱蚁而食”,便亲自动手,解剖穿山甲,结论是:“腹内脏腑俱全,而胃独大,常吐舌,诱蚁食之,曾剖其胃,约蚁升许也。” ③李时珍写《蕲蛇传》,也是一个有益的故事。他父亲李言闻,研究了蕲州的特产艾叶,写成了《蕲艾传》,他读后很受启发,便决心写一本《蕲蛇传》。开始他只是从蛇贩子那里观察白花蛇,有人告诉他,这不是真正的蕲州蛇,真蕲蛇“其走如飞,牙利而毒”,人被咬后会迅速致死,是当时皇帝指定进贡的制药珍品。“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李时珍不顾危险,几次爬上龙峰山去观察蕲蛇,目睹了它吃石南藤及被捕情形,了解了它的形体与习性上的特点,终于写出了很有特色的《蕲蛇传》。李时珍很重视这种研究方法,认为这样可以“一一采视,颇得其真”。(作者:王梓坤选自《科学发现纵横谈》,有删改) 1、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 2、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