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之音――元末明初文人邵亨贞诗歌剖析.docVIP

乱世之音――元末明初文人邵亨贞诗歌剖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乱世之音――元末明初文人邵亨贞诗歌剖析

乱世之音――元末明初文人邵亨贞诗歌剖析   【内容摘要】 邵亨贞是元末明初的松江文人,一生以元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与朱明王朝的建立为转折点,其诗歌创作遂由此展现出闲适、乱离、悲慨的相异风貌,且折射出其所生活的各个时期的社会情态与自身的心路历程。在当今较显现薄弱的元诗研究领域,对其诗歌的研究有利于元诗整体研究的深入与拓展。   【关 键 词】 邵亨贞;诗;闲适;战乱;悲吟。   【作者简介】 崔志伟,上海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2008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    向:元明诗学。      邵亨贞(1309-1401),字复孺,以贞溪(清溪)自号,占籍华亭。陶宗仪《书史会要》卷七最早记述其生平,言:“邵亨贞,字复孺,其先睦(睦州,今浙江建德)人,徙居华亭,博通经史,赡于文辞,且工篆隶。”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载:“入国朝,为松江府学训导。卒年九十三。”《明史?艺文志》言其有《蚁术文集》十六卷。分别包括:#8201;《蚁术诗选》八卷、《蚁术词选》#8201;四卷和#8201;《野处集》#8201;四卷。   邵亨贞的祖父邵桂子,是宋太学生,当时颇具文名,南宋年间进士,曾任处州教授一职。宋亡后弃官,移居华亭,娶松江望族曹应符女,“为斯文领袖四十年”[1]。作为宋遗民的后代,邵亨贞从骨子里积藏着一份屈辱,故而秉承祖志,终元一代晦迹乡里,未曾出仕。   邵亨贞一生有两个大的转折点:一是元末大规模农民起义,二是明王朝建立。本文以这两大时间点为界,将其三百八十多首诗歌大致分为三部分:隐逸闲适期、战乱飘零期和暮年悲吟期。      一、隐逸闲适期(1296-1350)      相对而言,这一时期是邵亨贞一生最惬意的时光,尽管作为南宋遗民之后代,对时局有诸多的不满,但隐居不仕的生活方式,也为其营造了较为闲适的生活氛围。   “宋世衣冠户,唐朝德泽门”[2]的家世背景,使邵亨贞能够无忧无虑地去享受生活之美景。《列朝诗集小传》载:“(亨贞)卜筑溪上,以贞溪自号。”[3]邵亨贞对自己的居住环境还是比较讲究的。贞溪是今上海青浦区练塘镇内小蒸的古称,因有横贯小镇的贞溪港而得名,地处泖河西岸,较为偏僻。在如此清净之所,邵亨贞曾创作《贞溪初夏次南金韵》[4]四首诗,清新、静谧、闲逸,如画般纯美。   淡淡的乡村风味,浓浓的水乡情节,四首诗歌节奏舒缓、温馨。第一首描绘初夏雨后之景,“竹笋”“柳花”“柴门”“人”,动静结合,突出“闲”情;第二首巧用白描,典型勾勒,“燕子”“茶”“烟”“草色”“午风”绘出一幅舒适闲淡的乡村图景;第三首呈现出的是两个镜头:客游泛舟与儿童戏鹅,诗人巧妙地用一叶扁舟将两景融合,通过小舟的移动来转移视角,从而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颇具生活情趣的画面;第四首饱含浓厚的乡土气息,“缲车”“霜茧”“社鼓”“野人”等意象,用“小巷”“前村”来连贯,突出其整体性、忙乱感,意在衬托“柴扉昼不开”的清静。   由于受家学渊源的影响,邵亨贞从小便饱读诗书,其外从祖元末著名画家曹知白,与当时诗画名人多有往来,常与宾客故人以诗酒相娱,邵亨贞从小即多受其濡染,其一生都对曹氏品行及学问佩服至极,留有许多与曹氏唱和的文字,在其不惑之年前,多为悠闲怡然之语。“红藕溪头白玉矶,画船载客??忘归”(《陪曹云西翁携妓泛荷舟中次韵》二首其一),“忘归”一词足见其兴趣酣然;“咏归衡门下,逍遥清溪曲。属兹午日至,悠然对??X”[5](《午日曹云西翁□厚堂分韵玉字》),“逍遥”“悠然”既是对诗人生活情状之描述,亦是其心态的外现。暖暖午日,对酒浅酌,此情此景,羡煞旁人;“九峰三泖人家外,仿佛烟江迭嶂图”“松篁两行绕溪湾,一舸逍遥任往还”(《同曹云西翁泛舟过干山》),九峰三泖的自然风光,使得诗人沉浸其中,云雾渺渺,似仙境般让人神往。翠竹、溪水,明丽清新,泛舟“逍遥”,动静结合,一个“任”字,强化了“逍遥”的情态,突出了无羁的畅快。   受外从祖曹知白的影响,邵亨贞少时便喜广交朋友,“走昔重交际,流汗若炎夏。接纳天下士,寝食若不暇”(《蚁术诗选?怀数子隔绝》),与汪从善、陈元茂、钱南金、陆咏、卫德嘉等当时名人均有唱和往来。“溪上东风散草芽,去年曾此共看花”(《春日和钱南金韵》);“忆君鼓朱弦,对各泛白堕。歌长竹间醉,兴尽花下卧”(《元茂别去十年,扁舟由山阴来有诗叙怀,次韵识喜》二首其一);“鲈蟹熟时秋正好,放歌载酒白云边”(《题扇寄邹君显》)。这一时期的唱和诗作,多呈闲适情调,意到笔随,无做作之感。      二、战乱飘零期(1351-1368)      元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打破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对每一个普通的生命个体而言,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邵亨贞作为一介书生,无力掌控时局,他前期安逸的生活在此时已然划上句号。作为战争的直接受害者,他有深刻的体会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