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1模态分析……………………………………………………………………………41
5.2扶手模态分析………………………………………………………………………41
5.2.1扶手自由模态分析……………………………………………………….42
5.2.2扶手自由模态试验……………………………………………………….44
5.2.3扶手约束模态分析……………………………………………………….48
5.3本章小结……………………………………………………………………………50
第6章微耕机减振探讨………………………………………………………………….51
6.1微耕机扶手振动分析………………………………………………………………51
6.2微耕机减振探讨……………………………………………………………………52
6.3本章小结……………………………………………………………………………52
第7章总结与建议…………………………………………………………………………55
7.1总结…………………………………………………………………………………一55
7.2建议…………………………………………………………………………………..56
参考文献………………………………………………………………………………………57
致谢…………………………………………………………………………………………………………………………一63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65
万方数据
摘要
摘要
我国西南地区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土地狭小而分散,农机田间转移极为
不便,而且大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老人农业”和土地撂荒现象比较
突出。微耕机结构简单,重量轻,田间转移方便,价格低廉,有效地解决了丘陵
山区劳动力严重缺乏、田地耕作面临巨大挑战的问题,提高了丘陵山区的耕作机
械化水平。然而微耕机耕作时振动强度较大,在耕作季节,操作者长时间耕作易
患振动病。目前关于微耕机振动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研究微耕机的振动特性,
不仅是对微耕机研究领域的拓展,还可以为其他小型田间作业农业机械的振动研
究提供借鉴。
本文以某款常见微耕机为研究对象,基于LabVIEW平台,创建微耕机振动数
据采集分析系统,测试微耕机在不同条件下关键部件的振动信号,对采集的振动
信号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运用ANSYS对微耕机的扶手进行模态分析以及采用
LMS
test.1ab对扶手进行自由模态试验,以确定扶手固有频率与微耕机发动机、刀
辊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基于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探讨微耕机减振途径。
对微耕机的振动信号进行时域与频域分析,结果表明:左右扶手在不同工况
下的振动大小平均相差8.6%,振动情况基本一致:所有工况下发动机前后振动最
小,主要以上下和左右振动为主:变速箱的结构芹uNKJ度是合理的:扶手在微耕机未
耕作时,上下方向的振动强度最大,而在耕作时前后方向的振动最大,上下振动
次之,而左右振动最小;微耕机不宜在发动机高速运转时耕作,在满足耕作要求
的情况下,尽量通过调节油门来选择振动相对较小的工况进行耕作;扶手和发动
机的振动频率成分基本一致,发动机的一阶惯性力激振频率对扶手的振动贡献最
大;
对比扶手自由模态分析和模态试验结果,两者固有频率平均相对误差为5.06%,
且振型一致,说明扶手有限元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对扶手进行约束模态分析得
到扶手实际振动情况低阶固有频率与振型。为避免扶手产生共振,应优化结构改
变其固有频率。
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表明:微耕机扶手振动的振源主要来自发动机。扶手振
动的频率成分与扶手约束状态下低阶的固有频率相近,而且扶手自身近似一个悬
臂梁,其刚度有限,扶手自由端并没有约束是扶手发生共振的原因。
关键词:微耕机振动试验LabVIEw信号分析模态分析
万方数据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