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训诂学功能性剖析
训诂学功能性剖析
【摘要】训诂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必须运用的一门基础学科。今天它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更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主要针对训诂学对古书阅读的功能性进行论述。
【关键词】训诂学 古书阅读 古代典籍
训诂学是一门古老的传统学科,它在文献大量产生的先秦时期已具雏形,之后兴于汉代,以后历代皆有发展,到清代已比较成熟。训诂学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技术学科,在古代素有“经世致用”的传统。然而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训诂学在阅读古书、古籍整理、辞书编纂等方面依然有很强的实用性。尤其是在阅读古书方面,训诂学在我国很多传统文化专业领域都体现出很重要的实用意义,不必说拥有大量古籍文献的文史哲,在中医学专业训诂学对研究流传下来的古代医术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主要探讨训诂学作为一门技术学科在古书阅读方面的体现出的功能性。
一、训诂学是顺利阅读古书的必然手段
(一)古代典籍无注,或注释已久,注文古奥,需要借助训诂学解读
我国古代典籍十分繁富,前人及前代学者注释过的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未作注释的。作了注释的也因注释已久、注文古奥而令今人难以理解,况且前人注释或有注而未详、或有详而多误,因此,要想真正读懂古书,必须要靠我们自己去实践。
(二)古代典籍多注,需要借助训诂学判断
已注过的古书中,常有注释纷繁、难以取舍者,如果没有训诂学的知识,阅读时仍感困难。如以《诗经》为例,毛传、郑笺时互有分歧;孔颖达正义则分别解释,阐扬发挥,但多不加可否;朱熹《诗集传》时出新解;清人、今人的注解更是聚讼纷纭,见仁见智。其它古书也均有此类大道多歧的情况,如果读者没有训诂学的知识,是难以取舍去从的,何谈真正理解古书之本意。
(三)正确使用工具书,需要借助训诂学辅助
字典、辞书所释,是字词在备用状态下的意义,一个字头下往往罗列出几种乃至几十种意义,但我们借助辞书要检索的字词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定意义,如果没有训诂学的知识,不免取舍失当。同时,字典、辞书也有误释、漏释、失收词条等情况,这就更需要运用训诂学知识去辨识了。
二、训诂学在阅读古书中的运用
(一)准确理解古书词义
古文献在被抽象的文字符号记录后,便成为一种客观的、独立的存在。由于时空的距离和历史环境的变化,语言也在发展中形成古今之异、方言之别。词是语言中的最小的表义单位,是构成语言、表达意义的基础,只有把词义弄清楚,才有可能理解古书的内容,而训诂学恰恰是围绕着解释词语这个最为核心的内容。如《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其中“生”字,若果按照“生熟”的“生”来解释,似于情理不合,这只能运用训诂学知识才能解决。《论语?乡党》曰:“君赐生,必畜之。”邢?m疏:“君赐生必畜之者,谓君赐以牲之未杀者,必畜养之,以待祭祀之用也。”邢?m以“牲”训“生”,可见“牲”、“生”两字是可以通用的,而“牲”字,《说文》:“牲,牛完全也”。因此,我们判定“生彘肩”就是一个没有加工过的完整的猪肘,因此下文接着说“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不然的话,何谈拔剑切而啖之。这样,我们就证明了“牲”、“生”两字是通假字,也才可以理解原文的真正意思。
(二)明确古书的句读
由于古书一般不断句,因此,无句读之古书对于今人而言是很难顺利阅读的,只有在明词义、句意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句读,才可以正确理解古书之文意。分析句读也是训诂学的一个内容,正确的句读,是正确理解和解释的基础,而错误的句读会造成理解的混乱,或者歪曲作者原意,或者误解历史事实。如《礼记?曾子问》:“昔者,史佚有子而死,下殇(八至十一岁死叫“下殇”)也,墓远。召公谓之曰:‘何以不棺敛于宫中?’史佚曰:‘吾敢乎哉!’召公言于周公。周公曰:‘岂不可。’史佚行之。”这里昭公将“岂不可”不句读而连读,意思就变成了“难道不可以”即“可以”之义,于是导致了“违礼敛子”的结果。其中“岂不可”郑玄注:“言是岂,于理不可,不许也。”可见“岂不可”应该分作两句来读,先说“岂”,是表示怪拒语义的叹词,应标感叹号,“不可”是明确表示不答应的意思,应标句号。整句应为:周公曰:“岂!不可。”上例可见,不能正确分析句读大多是由于不能正确理解词义或不懂语法造成的,明确古书句读,可以通过分辨词语的本义与引申义、辨别通假字、辨别实虚词、区别同义和近义词、区别单音和复音词等途径来进行,而这些方法都源于训诂学的解释词义这一主要内容。
(三)恰当分析古书中的语法
传统的词法分析和句法分析,归根结底也是?榱私馐痛视铮?因此,讲解语法成了训诂家的任务,分析语法也一直是训诂学的重要内容。语法是构词规则和用词造句规则的总和。词法是就构词规则而言的,句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畜牧兽医职业生涯规划书 .pdf VIP
- 2024-2025四川遂宁遂宁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试题【答案版】.docx VIP
- 15分钟课堂教学.pdf VIP
- 职业技术学院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VIP
- Tolteq 脉冲器 操作手册.pdf VIP
-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忆读书》教学ppt课件.pptx VIP
- DB50T1310-2022丰都麻辣鸡加工技术规程.pdf VIP
- 2024-2025四川遂宁遂宁中学高一上期中数学试题【答案版】.pdf VIP
- 河北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培训验收考核题(6月21日)车上试题【含答案】2025.pdf VIP
- 华东理工大学电路原理与分析期末复习.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