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亚马-北京服装学院2016特色资源库
编者推荐
谁是网络时代的主角?
很多人一定会举出微软的比尔·盖茨、雅虎创始人杨致远、亚马逊网
站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或者 Google
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等等互联网业界的大腕。
但谁会想到真正“蛊惑”人心的其实不是福布斯榜上的富豪们,而是
他们幕后一批数字时代的“传教士”和“鼓吹手”。而被称为“技术
狂热分子乐园”的《连线》杂志编委会就是这批鼓吹手的顶尖选手,
他们堪称“互联网时代的精神教父”。而本书的作者凯文·凯利却是
这些“精神教父”的领头人。
他影响了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连线》杂志的总编克里斯·安
德森、《黑客帝国》的导演沃卓斯基兄弟、电影世界的领跑者史蒂文·斯
皮尔伯格;他参与创办了《连线》杂志、发起第一届黑客大会、创作
《失控》……他是网络文化的发言人和观察者……
内容简介
在《科技想要什么》一书中,凯文·凯利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全新的科
技观。他认为,作为整体,科技不是由线路和金属构成的一团乱麻,
而是有生命力的自然形成的系统,它的起源完全可以回溯到生命的初
始时期。正如生物进化呈现出无意识的趋势,科技也是如此。通过追
踪这些长期趋势,我们可以对“科技想要什么”有所理解。
凯文·凯利预测了未来数十年科技的 12 种趋势,包括创造大脑这一
得寸进尺之举。不过,为了让人类创造的世界实现收益最大化,需要
对这种全球体系产生的问题和代价保持敏感。凯利详细讲述了值得我
们学习的阿米什“早期使用者”和其他批判科技自我主义倾向的人所
具有的智慧。
凯利的新科技理论提供了三种实践经验:通过倾听科技的需求,我们
和我们的孩子可以更加出色地做好准备,迎接必将到来的科技;通过
采用主动融合原则, 我们可以驾驭科技,使之发挥最大作用;通过
遵从这种类生命系统的长期规则,我们可以获得它的全部馈赠。
凯利令人吃惊地宣称,现在人类已定义的生命形态仅包括植物、动物、
原生生物、真菌、原细菌、真细菌六种,但技术的演化和这六种生命
体的演化惊人相似。技术应该是生命的第七种存在方式。技术是生命
的延伸,它不是独立于生命之外的东西。
这是一部关于科技的巅峰之作,必定会成为现代思想体系中的一座里
程碑。
作者简介
1952 年,凯利生于美国东北部的宾夕法尼亚州。19 岁,他从罗德岛
大学退学。接下来,他做了 8 年左右的独立摄影师,去过亚洲十几个
国家。1979 年,27 岁的时候,凯利去中东的耶路撒冷,在那里成为
基督徒。之后,他骑自行车穿越美国大陆。然后,《连线》开始进入
KK 生命,并以一种预告未来的方式切入时代脉搏。凯文·凯利参与
创建《连线》杂志,在前 7 年里担任执行主编。他在《纽约时报》、
《经济学家》、《科学》、《时代》和《华尔街日报》以及其它许多出版
物上发表文章。已出版著作包括畅销书《失控》和《新经济的新规则》。
媒体及专家评论
凯文·凯利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科技哲学家之一,这本令人惊叹、光彩
夺目的著作的出版,使他再次引领潮流。他论述了科技为什么是人类
生命的衍生物,以及它如何按照内在需求和本能发展。它推动思维朝
着相互联系、合为一体的方向发展,并且--是的,产生了善与美。如
此绝妙的见解,既言之有物,又充满乐观精神!
--沃尔特·艾萨克森 《史蒂夫·乔布斯传》作者
知道亚洲象会用长鼻子,卷着枝条拍打蝇虫,也知道寒武纪曾有动物
种群的大爆发,这叫知识。
盯着岩蚁的窝,看着忙忙碌碌的工蚁搬食物,赞叹这精灵的神奇;望
着燕子口衔虫儿给雏燕喂食,心里涌过一阵阵暖意,这叫情感。
穿越数十亿年时空,想象夜幕中飘落的微尘,或许是千年沧桑的遗迹;
掩卷长思,跳跃的音符总能激活大脑某个部位的颤动,冥想于“我是
谁?、“我从哪里来?去向何方?”,这叫智慧。
凯文·凯利的这本新书《科技想要什么》,既富含知识,又充满激情,
更富有智慧。
--段永朝 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
凯文·凯利的思维,气魄宏大,读《科技需要什么》,给我感觉,好
似曹操的《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二者有一共同点,都将自然、生命,置于银河宇宙之中,以上帝之眼,
加以统观。
--姜奇平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 《互联网周刊》主编
为什么我们这个时代应该读书,这就是答案。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研究进展-地理科学进展.PDF
- 1985年以来江苏土地利用变化对人类活动程度的响应-LEML.PDF
- 2010教育团工委简讯27-上海长宁区业余大学.PDF
- 2010年8月24日-中央大学天文所.PDF
- 2012年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指引-环保部.PDF
- 2013年云南香格里拉德钦-四川得荣交界59级地震灾害及发震构造.PDF
- 2011洗涤展展品预览ok电子版cdr-上海洗涤展.PDF
- 2014年法国文学概貌-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PDF
- 2014雅姿光感焕白系列新品分享会.PDF
- 2013年河南环境状况公报综述-河南环保厅.PDF
- 互营氧化产甲烷微生物种间电子传递研究进展-微生物学报.PDF
- 亚欧中纬度关键区正位势高度距平场配置与中国冬季区域性极端低温.PDF
- 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差距.PDF
- 人体的水龙头---泪腺之研究1篇名人体的水龙头-瑞祥高中图书馆.PDF
- 人我关系之界定——‘折衷自我’的现身-工商管理学系暨商学研究所.PDF
- 人工社会——基于Agent的社会学仿真ArtificialSocieties——Agent.PDF
- 介孔硅铝分子筛的合成-催化学报.PDF
- 从互文现象论李白与谢脁的关系-成功大学.PDF
- 从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到拓扑量子计算-DepartmentofMathematics.PDF
- 仁济医院扩建地下车库及辅助用房-CouncilonTallBuildingsand.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