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9报任安书学案5(鲁人版必修4)
4.9 报任安书 学案5(鲁人版必修4)
相关知识精讲
1.写作背景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司马迁三十八岁做太史令。四十二岁那年,汉武帝下令实行太初历,即改秦历为夏历。司马迁认为这应该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便在这年着手写《史记》。正当司马迁专心著述的时候,于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发生了李陵出击匈奴、被俘投降的事件。
司马迁根据平时对李陵的了解,认为李陵并非真心投降,而是想找机会报答汉朝。武帝认为他是在有意为李陵辩护,因此,把他下狱治罪。他因“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壹言”, (《报任安书》)到天汉三年,遭到残酷的“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2.任安简介
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年轻时比较贫困,后来做了大将军卫青的舍人,由于卫青的荐举,当了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征和二年(前91)朝中发生巫蛊案,江充乘机诬陷戾太子(刘据),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与丞相(刘屈髦)军大战长安。当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官),乱中接受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任安生前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土之义”。直到任安临刑前,司马迁才写了这封著名的回信。
3.作者简介
司马迁,我国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其父司马谈汉武帝时任太史令,“掌管秘籍,职司记载”。司马迁十岁时随父到长安,这使他有机会阅读到大量的历史文献。二十岁后,他开始漫游大江南北。南到江淮一带和会稽、长沙等地,北到齐、鲁,西到大梁、登封,最后回到长安。回长安不久,做了郎中,曾随汉武帝到过西北的扶 风,又奉使到过四川、云南。后来又随汉武帝到过东海和长城。他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所到之处他都注意探访古迹,采集传说,考察风土人情,积累了丰富的史料,为后来著述《史记》准备了条件。公元前108年继父任太史令。自公元前104年起,他开始写《史记》,实践他父亲的遗志。公元前99年李 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为李陵辩解,触怒汉武帝, 入狱受了腐刑。他本想自杀,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写成,于是“就极刑而无愠色”。公元前%年出狱,做了中书令。从此他更发愤著书,终于在公元前91年写成《史记》。
鲁迅先生曾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史记》在爱憎分明和寄寓作者人生感慨等方面和《离骚》有相同之处。指出了《史记》和《离骚》同样熔铸着作者司马迁深沉而强烈的主观感情。这一点司马迁在他的《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里都有极剀切沉痛的自述。
4.《报任安书》主要思想评介
《报任安书》原文较长,选作课文时作了删节。原文开头叙述对方来信之意和回信迟的原因,为保持课文,的相对完整性,仅删去说明回信迟的一部分以下。班固对这封信的评价是“幽而发愤,书亦信矣。”颜师古注:“言其《报任安书》自陈己志,信不谬。”课文节选信的下半部分,就是为了突出“幽而发愤”“自陈己志”这个主题。
这封书信是司马迁的苦心孤诣之作。文中“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支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是每况愈下,循次九而至底,‘不辱’四、‘受辱’五,事归一致而词判正反,变化以避呆板。”即以整封书信的构思而论,从任安的来信及自己迟迟没有回信谈起,然后说到不能将任安来信中“推贤进士”的劝告付诸实施的理由,再说到自己因李陵事件而获罪的经过,从而归结到自己之所以受辱而不“引决自裁”是为了“发愤著书”,结尾处再次说到自己不能将任安来信中“推贤进士”的劝告付诸实施。以与书信的开头相呼应,无不经过精心的安排,充分表达了作者郁结在胸中的“愤懑”不平之气。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集中表现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思想:“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作者也将这一段话写了进去(只在字句上稍有不同),可见司马迁对这一段话的重视正是在这种“述往事、思来者”的思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师)琵琶行导学案.doc
- .2《六国论》共2课时教案(07鲁教必修四).doc
- .2《六国论》同步练习4(鲁人版必修4).doc
- .2《六国论》学案2(07版鲁人必修四).doc
- .2《六国论》教案30第一课时(鲁人版必修4).doc
- .2《六国论》教案3(07版鲁人必修四).doc
- .2《六国论》教案8第一课时(鲁人版必修4).doc
- .2《六国论》教案(第3课时)(07版鲁人必修四).doc
- .2《六国论》教案(第课时)(07版鲁人必修四).doc
- .2《六国论》说课稿(07版鲁人必修四).doc
- 信息产业发展规律与技术创新路径研究.docx
- pythonCBA球员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16000字.docx
- RabbitMQ安全加固配置基线.docx
- MSSQLserver安全加固配置基线.docx
- 近地轨道通信网络动态路径规划算法优化.docx
- django基于数据挖掘的高考志愿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13000字.docx
- 网络空间中数据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路径.docx
- django基于机器学习的农产品价格数据分析与预测的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11000字.docx
- django基于机器学习的农产品价格数据分析与预测的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13000字.docx
- 电机控制:基于信号注入的偏置混合励磁优化.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